《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教学案例.doc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教学案例.doc

ID:59182949

大小:5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11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教学案例.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教学案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教学案例房县实验中学欧阳静化学新课程在我校开展两年多了,课余与同行的老师们聊起新课程的感受时,很多老师在不断的尝试、摸索,根据任教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来探索科学的方法,追求理想的教学效果。也有人在牢骚、抱怨课时不够,知识点比较零乱,课程内容较浅,怎么能适应中考等等。在走进新课程的日子里,尤其是上学期我有幸开设了一堂公开课,通过对这堂课的准备、说课、设计,课后与备课组老师们的探讨、交流与反思,收获多多,感慨之余记下这一段教学过程的反思,体验使用新课程中难以忘怀的喜悦。公开课的课题是上教版九年级初中化学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第

2、一课时内容,本章选择空气开始这一章的教学活动,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通过对空气的学习,会给学生以后学习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为即将学习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做好铺垫,总之本节在教材中所处地位是非常特殊和重要的。所以如何上好这样一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还特意进行了一次说课试讲。试讲中我发现最大的问题是总觉得有一大堆的知识要讲授给学生,用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不够,这样穿新靴走老路,失败之处就在于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与同组教师交流讨论之后,通过反思重新设计了本课时的教

3、与学过程,以下摘选四个环节仅供商榷。一、创设情景,重视实验操作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引入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即: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你能证明它的存在吗?能“捕捉”到它吗?然后安排了3个探究活动,具体如下:探究活动1:将烧杯倒扣入水中;探究活动2:水赶空气实验(将一个集气瓶中空气“捕捉”到另外一个集气瓶中?);探究活动3:空气赶水实验(将针筒中空气“捕捉”到一个装满水的试管中?);反思①: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本教学环节所创设的情境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补充的两个实验,操作简单,现象直观,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

4、识趣味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初步认识到空气会产生压力;同时也为今后学习气体制取和排水集气法做好铺垫。二、互动探究,提高科学素养在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我对教材安排进行改动处理,做法是:按科学探究的步骤进行设计教学,增加趣味实验和学习科学家实验探究原理,这样做能更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符合科学探究认知过程,也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和发展需要规律。主要设计了3项教学活动:1、阅读课本及观看课件:拉瓦锡“空气的成分的发现”实验;2、小比赛:用胶头滴管吸水;提出问题并组织讨论:怎样才能吸入更多的水?吸入水的体积与挤压出

5、的空气有什么关系?设计思路:通过“小比赛”合作互动把学生情绪引入另一个教学小高潮,同时让学生感受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会产生压力,把水压进胶头滴管,为测定一定容器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的实验打下基础。问题情景: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能不能用类似胶头滴管吸水方式测定氧气的含量呢?3启发学生通过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引入以下新课的探究活动。3、探究活动:实验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的含量。①猜想:(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2)。②实验原理:利用某些物质(如:磷)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不生成气体,生成固体),使容器内压强减小,让水进入容器。测定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空气

6、中氧气的体积。③实验设计(含实验装置图);④进行分组实验;⑤记录现象;⑥实验结论和解释。反思②: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牛顿也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可以说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能力,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化学新课程中组织实施化学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探究活动要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老师要当好导演,当好启发者和引导者,引导每个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给每个学生探究和学习的机会,鼓励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

7、身优势,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其亲身体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享受探究的乐趣,享受学习的乐趣。三、合作交流,培养创新能力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解疑释惑,将巡视分组实验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设计了四个讨论如下:讨论1:实验结束后,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前后现象的对比,思考和讨论下列几个问题。(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2)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3)集气瓶中剩余气体是氮气吗?(4)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的水?为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