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中考物理科分析及复习备考建议.doc

(2010-2011)中考物理科分析及复习备考建议.doc

ID:59093637

大小:7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9-14

上传者:U-5097
(2010-2011)中考物理科分析及复习备考建议.doc_第1页
(2010-2011)中考物理科分析及复习备考建议.doc_第2页
(2010-2011)中考物理科分析及复习备考建议.doc_第3页
(2010-2011)中考物理科分析及复习备考建议.doc_第4页
(2010-2011)中考物理科分析及复习备考建议.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2011)中考物理科分析及复习备考建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10—2011)中考物理科分析及复习备考建议海口市遵谭中学吴乾智一、认真分析中考试卷,发挥试题对我们教学的导向功能这次中考调研我了解到更有必要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你只有认真地把近三年的中考试卷做一遍,你才知道中考考什么、怎么考、你该怎样复习。中考试卷做一遍和看一遍感觉是不一样的。近几年中考题目题型保持稳定性,分析中考试卷我们会发现以下几个特点:1、基础题比例大、考查面广试题内容全部涵盖《课程标准》中三个一级主题(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中的14个二级主题。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实验探究的分值比例:2:3:2:3。难度结构:7:2:1。更详细地可看去年发的海南省2006、2007、2008、2009和201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物理科试题内容结构双向细目表。以2010年中考试题为例:我们可以看到选择题和填空题中的一半以上(第1、3、4、5、8、11、12、14、15、18题),作图与实验题3个大题中的多半小题,简答与计算22、23题中的第(1)(2)小题都是难度不大的基础题,直接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这些试题大部分是由教材的例题、习题经过变式、引伸、改编而形成的,是按照物理新课程的要求确定的试题的难度和计算量。因此我们复习中在要抓好双基,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就能让学生在考试中拿到该拿的分数,提高考试的合格率。2、实验题和作图题占的比例较大(06、07、08、09、10年都是24分)试题较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对实验原理(第20题的1小题②),实验器材的选择(第21题的1小题),实验设计(第20题的1小题③),实验操作(第20题的1小题①),实验读数与纪录(第20题的2小题①),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第20题的2小题②),实验评估和故障排除(第6题)七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查。复习时要对学生加强这七个方面的训练。作图题基本上都是力学、光学和电学各一道(06、07、08、09、10 年都是6分;),题目和要求都很简单,只要老师训练和要求到位,作图题基本上属于送分题。训练时要检查和督促学生动手,不能光是老师在黑板上或嘴上画一遍。3、加强基本运算能力的培养计算题不难(06、07、08、09年都是2道题共19分,10年2道题共24分)每次中考最后二道计算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难题和丢分题。可老师们可仔细看06、07、08、09、10年的2道计算题,其实都不算难,不要让学生轻易放弃,应教会学生拿到应该拿到的基本分数(第①②小题)。在复习训练计算题时应注意要求学生规范解题;从读题、会写已知条件、画图分析、找公式、公式变形、单位统一或换算、数学运算和如何答题等环节严格要求,加强训练,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几年来的教学中反映的问题:1、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建立物理模型不够2、老师、学生对社会热点及科学、社会和技术问题的关注不够3、学生观察、读题和审题不够认真、思路不清4、物理量和物理量单位符号混乱,物理概念模糊。5、学生的答题习惯和学习态度存在问题6、对计算题恐惧和解答不规范7、学生对生活、科技的关注和了解不够8、大量的学生放弃学习,新的读书无用论滋生。二、今后教学建议海南省中考考试改革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测试平台,考试内容、题型结构、能力要求也大体稳定。2011年中考试题仍将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为主,将适当增加与实际密切相关的测试题,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关注人类生活实际及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从学生在中考成绩的情况来看,在今后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1、加强对中等生和低分学生的教学跟踪 按照海口市各学校中考成绩统计表看,我校中考物理等级A等级的的学生占13人,B等级的学生占11人,A.B等级为优秀,优秀率占7.6%,C.D.E.F.G等级为合格率,合格率占27.5%,H.I.J为低分率,因此在学校实验班的教学中教师应多关注B、C等级的学生,切实提高优秀率,同时在普通班的教学中教师更应多关注低分率的学生,切实提高合格率,达到大面积的丰收。2、复习期间要重新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科书及中考指导书。在平时新授课时我们可以根据所教学生的情况加深、加难教学,但在复习期间我们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科书及中考指导书。因为课程标准给出评价学生的三维目标的标准。所以我们一定要清楚其对我们教学的要求。(1)、对课标的认识:.只有过程目标的陈述: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的关系。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既有过程又有终结目标的陈述: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能力目标的陈述: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了解知识目标的陈述:了解乐音的特征。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认识知识目标的陈述: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理解知识目标的陈述: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2)、有理解要求的知识内容1、有理解(计算)要求的内容:能量:I=U/RP=UIW=FSP=W/t物质:ρ=m/V相互作用:P=F/Sή=W有用/W总功•V=S/tF1L1=F2L2。•液体压强,浮力,热量等目前没有作出理解要求•2、问答与实验(解析、说明、分析等行为动词)。•3、科学探究(能或会完成基本要素训练)。•4、会读铭牌、车票、说明书,并获取有用信息。3、要对各个知识点理解到位、分析到位、练习到位 在中考复习中要对各个物理知识点理解到位、分析到位和练习到位,知道各个物理知识点在历年中考中的地位和题型,在复习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提高学生的得分率。比如:浮力专题分析:主要知识点和考点1、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2007填空题12)2、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浸入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3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4、知道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006选择题8);(2008选择题10)电能和电功率专题分析主要知识点和考点1、电功、电功率的概念及简单计算(2006计算题24①);(2007选择题5);(2008选择题2)2、电能表问题:会读电能表,电能表铭牌的含义,家用电器电能或电费的计算(2007计算题23②);(2008计算题23③)3、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4、焦耳定律的应用(2008选择题7)与热学的结合运用5、根据用电器的铭牌求用电器消耗的实际功率、电路电流、用电器的电阻(2008计算题23①②)6、伏安法测灯泡的功率,包括①实验原理及电路图;②器材及步骤;③变阻器的作用(2007选择题10);④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2006填空题11);(2007填空题11)⑤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7、电功率和安全用电;保险丝老师们可参照上面二个专题分析分析其他知识点和考点,这种分析不但有利于你的复习,还对你命制或选择专题测试和模拟考题很有帮助。关于帮助学生把课本“吃透”的思考除了个别的学生真的是完全无心上学,不少的学困生不听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感觉听不懂,学不会。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把学生吸引回课堂。但若学生能被吸引回课堂而我们不能帮助他们“把书从厚读薄” ,不能帮他们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程序和方法,这些学困生很快就重回最低点。不少老师感觉学生的基础差,所以帮学生归纳了很多的口诀记公式,然后每次做题都是提醒学生,题目要求什么,你们记得那些公式那一个公式与这要求的物理量有关,养成了学生死记硬背公式,不理解地套公式解题的习惯。结果老师发现复习课,讲了,学生还是不懂;练了,学生还是不明。此时就会进入一种恶性循环,老师希望加快速度,能有多点时间让学生反复练习,希望在多练中解决问题。不可否认练习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大量低效重复训练是无法有效地帮忙学生应考和培养他们的能力,而且若题目学生第一次不会做,我们只是告诉他们答案,而不帮助他理清思路,让他明白解决问题所依从的思路,无论重复多少次他一样不会做,这就是我们常常说“老师讲了多遍,学生还是不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教学案例老师的教学思路:先让学生归纳利用凸透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不同,可以成多少种像,这些像有什么特征;然后找到物距与这些像的关系,帮助学生找到焦点及二倍焦距位置的分界点,帮助学生记住各种不同特点的像与物距的关系。上课时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凸透镜所成的三种不同的像有什么特点,并让学生回忆物距是多少可以成这三种不同的像,这过程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如图2(老师在此用各种例子强调物距的定义)图2物体所在位置老师引导学生归纳焦点的位置是分虚、实,二倍焦距的位置是分放大、缩小。得出图3.并告诉大家记住分界点就可以不用记下表的内容了(帮助学生减少记忆的内容,由原来要记12项的内容,改为改4项)物距像的情况应用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倒立/正立放大/缩小实像/虚像uu>f倒立放大实像u>2f倒立缩小实像图3物体所在位置然后给出这样一道练习题如果有一个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1)如果用来作为照相机的镜头来使用,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用来作为课室的投影机的镜头来使用,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应该是______________:(3)如果用来作为给老人家使用的放大镜来使用,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应该_______________.老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时有以下的对话老师:照相机照相,照相机的底片是很小的,所以所成的像与物比较是缩小,还是放大?(老师强调缩小还是放大是像与物做比较,像比物大,是放大,像比物小是缩小。)学生:是缩小。老师:什么特殊点是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学生:二倍焦距的位置。学生马上知道第一小问的答案应是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是大于二倍焦距。老师:投影机成的是什么像?学生:放大,所以物体应放在二倍焦距以内。老师:物体放在二倍焦距以内,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是哪一个?学生:实像.老师:怎么知道其是成实像?学生没回答。老师:我们先回忆我们判断像是实像还是虚像的方法。老师给出课本的两幅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引导学生归纳判断实、虚像的三个方法:a.定义:有实际光线会聚的。b.可以用光屏承接的(老师强调光屏不是特指实验中的光屏,可以电影幕,可以是墙壁,让学生明白光屏的实际含义)。c.根据图3的分析,使用一个凸透镜成像,只要是正立就是虚像,只有是倒立就是实像。老师:你们现在能告诉我第二小题应怎么得出答案了吗?学生:根据其所成的是放大的像,所以在二倍焦距的位置以内,根据可以用投影幕承接所成的像,所以应是实像,物距应大于焦距,综合两样,所以应在焦距以外,二倍焦距以内.复习课的目的不是帮助学生记住一堆的物理公式、物理规律,而是帮助学生把书“从厚读薄”。不少老师把高中的内容下放到初中来学,认为这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好办。其实教学内容加深、加难并不一定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需要培养学生接触到新知识,能很快掌握;遇到新问题,能独立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初中讲授的内容挖掘内涵,把物理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讲清,讲透。只有这样学生得到才是“渔”,而不是一堆吃不完,也不消化的“鱼”。正因此原因,习题的作用不在于训练学生会做各种题型,而是利用习题的不同情景,培养学生利用少数的核心知识,基本分析及推理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简单的美4、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这在历年的中考试题中都有所体现,因此,平时教学中要多方面搜集信息,如试题中关于奥运、雪灾、地震相关课题,还有“探月计划”等,在新课教学中要逐步渗透,教育学生认识在生活中、生产、体育活动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进而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4、复习课的讲练结合要做到精讲精练,要老师讲,学生练。 复习课不是新课,一般内容多、容量大,因此教师在上课前从内容、难度、例题、练习上都要用心准备。上课要从总体上把握,抓住知识内容的重点、学生的难点多讲、所举的例题要典型并注意由浅入深(20分钟),学生练习(20分钟)时老师必须巡视、检查和督促。不要上课时一直站在讲台拿着一张试卷或一本复习资料从头到尾地包讲到底,要关注学生,让学生练(动手、动脑、动笔;带书、带笔、带纸),不要让老师‘练’一节课,这样的复习课才是有效课堂教学。关于练习题有效性的思考习题的作用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帮助学生了解及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及思路。所以我们编制的试题最好能达到上述的功能,以下是在练习册常出现的两道习题:ADCB图1例1图1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与连入电路情况的示意图,当滑片向右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的是例2甲、乙两条同样粗细的导线,甲长20cm,乙长1.3m,比较它们电阻大小的关系,正确的是A.甲大B.乙大C.一样大D.无法确定我们可以把例1改编为下述的题目请标出图1中A、B、C、D各图中,电流流过滑动阻器的路径图,图C当滑片向B端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________(变长或变短),根据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与_____ _、________、_______因素有关,所以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增大或减少),因为电源电压不变,而电路的电阻变_____,根据_______,所以电路的电流________。例2改编为甲、乙两根同样粗细的导线,甲长20cm,乙长1.3m,请分析它们电阻大小的关系。根据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与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有关,根据题意,可知甲、乙两根导线,_________物理是相同的,_________物理量是不同,影响电阻大小______因素是无关比较的,所以可得知他们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这样改编后题目,利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解决这类问题的物理思维过程,这样就可以在习题训练中渗透物理思维方法的培养,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初三复习阶段老师手头上有大量的“高质量”练习卷,老师可以把这些卷子一份一份地发给学生做,也可以通过在课堂上专心的聆听学生发言,有效的师生对话,课后作业的批改及有针对性的面批作业这些方法,了解学生学习上的不足之处,然后有针对性地重组自己手头上习题,才能编制一份适合自己学生的高质量练习卷。前者的做法老师是寄希望于学生在重复的练习中掌握物理知识及物理规律,但从上述相关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种重复的练习效率、效果都是比较低的。后者老师会很累,但学生的收获是很大的,可以说这样的练习是高效的。5、要加强学生审题能力培养。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适应最基本的审题和答题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学习和答题心理的辅导,提高学生答题的信心、能力和心理素质。考试中发现,许多学生不爱审题,不会审题,读不通顺题目。因此在平时测试中加强学生审题、答题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用准确规范的物理语言描述物理现象。教育学生答题时要认真审题和读题,做到不漏看一字,做答案时要规范用语,文字表述要到位,并注意科学性,在填空时不要忘记单位,作图一定要规范化,计算题一定要写上公式以及解题的过程和答案,争取做到不人为失分。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安排一些题干较长,设有情景的题目让学生去读,从中分析出所要的信息,找出已知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学会用分析语文句子结构的方式让学生审题,对帮助学生审题大有好处。有关学困生的思考大量的学生放弃学习,新的读书无用论滋生。对老师的挑战不是怎样教会学生,实现有效教学,而是怎样让学生愿意学习,唤回学生向学的心,而这并非只要老师所能做到的,值得深刻反思。 《学会生存》一书指出:从一些国家的经验和可靠的科学研究得到的证据证明:人的智力在不同的社会阶级中和财富不同的人们中几乎是平均分布的。也就是说智力不是区分及格学生与学困生的主要原因。如何能更有效利用课堂的四十分钟,让学生能在课堂上解决学习问题,帮助学困生提高其学习成绩。下述的案例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案例:初三光的反射、折射第一节复习课。老师的教学思路:利用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同时出现反射,折射现象让学生复习有关光的反射及折射的物理规律。老师从课堂练习开始四十分钟的教学。题目:画出一束光从空气射到水面后,光的传播径迹。老师在课室巡视过程中,请三位同学把自己做的答案抄在黑板上,(每位学生她都小声吩咐,记得用尺子画图)图8图7图6图5图5是一位同学在黑板画出的光路图下面是老师与学生有关这题作业的对话老师:我们看这位同学画得还不错,线画得笔直,还带箭头,而且从他画的图我们还看得出他还是记得不少光的反射相关知识。我要采访他,问问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做题学生站起来,其实此时他是很紧张,也有点对抗情绪,因为他认为老师一定拿他做靶)。老师:你能告诉我你画的是什么光线学生:反射光线老师: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不会把这条光线画在界面的下面,而画在界面的上面(如图6)学生:光的反射老师:你看我没说错吧,你还记得一些有关光的反射知识。光到达两介质的交界面,有一部分光返回原来的介质,这就是光的反射。所以反射光线要画在原介质中。老师:那你能不能继续告诉我,那你为什么不把光线画在左边而画在右边(如图7)学生答不出。老师:你想想刚才你这样画的时候是根据什么要把光线画在右边而不画在左边?学生还是答不出,这时有不少学生大声在下面说,根据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层法线两侧。老师:哪一条是法线啊?班上不少学生说和界面垂直那条。老师:哦,你看这位同学是不是也画了法线了,你看,我没说错吧,你是会画的,只是不会说出自己画图的依据。(请画图的同学坐下) 老师:那我再问你们,刚才那位同学为什么要把这条反射光线画在黑板上,而不是让光线离开黑板面呢(老师用直尺示意光线离开黑板的平面,如图8)不少学生回答说:因为三线要共面。老师:那三线啊?学生: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老师:对了,他是不是记住不少有关光的反射规律,只是没把自己画图的物理依据表达出来(同时老师的PPT显示光的反射规律二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层法线两侧)。老师:其实他只要改正一点点就可以把答案做得很完美了。你们说他需要改正什么?学生:反射角画错了。老师:你们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反射角要等于入射角。老师:对了,你看你已做对了很多,只是差这一步,下次你会做得更好的(同时,老师的PPT显示出光的反射规律的第三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观课者发现,这位做错的学生这节课一直都很认真地听课。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但初中学生对一些“你很棒……”,“我们为他的发言鼓掌……”这些流于形式的表扬会感觉到麻木。这些表扬并不能真正的关注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关键是课堂的四十分钟,而不是依靠课后的一对一辅导,加班加点的练习;课堂不是一个学生的课堂,如何让学困生在一个群体的课堂里提高他们学习成绩,关键在于把这些学困生吸引到课堂来,让他乐于听课。发现学困生的优点,恰当、真实的表扬,让他感觉到自己是“行”的。这种关注才是真实的关注,这种表扬才是真实、有效的表扬。案例中展示的是一份典型的学困生答卷。老师可以简单、直接告诉他错了,因为反射角没有等于入射角。然后继续完成教学任务。结果就出现复习课常见的一个问题:复习后原来懂的学生还是懂,不懂的学生还是不懂。做错的学生失去信心,感觉反正我是不行的,这么简单的光路图我都不会画,还学什么,就会放弃不学。但案例中的老师采用了“分解”、“分步给分”的方法,在这错误的答案里找到他的正确点,这正是这节课的精彩处。老师通过对学生一些正确做法的肯定,让学生感觉到,原来我还是懂一点的,努力点可以上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这些学困生吸引到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也许有老师认为这位老师可以这样如此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求学生的配合,没有这张错卷,老师就没有展开教学的素材,这就是“课前的预设,与课堂的现场动态生成”最好演绎。这位老师是经过巡视学生,有针对性的请一些同学到黑板上画才会有讲课素材)。另外课堂是五、六十个学生的课堂,老师在课堂上不能“只为一棵树,放弃一片树林” 如何解决个体与群体,让学困生学懂,也让原来就懂的学生也在这讲评中有所得,案例中的老师给我们很好的示范。很多学生可以正确画出反射光线,但学生并不能清晰说出其画图的依据。通过老师的提问,让会画图的学生明白不能机械做题,死记一些结论,每做一步都应有其物理依据。每一结论,每一步骤都问依据的教学必然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表达能力。(题目的设计与讲解本就有阶梯性,学生要完全做对,则要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会同时出现光的反射与折射,这对学生能否整合所有光的知识,全面考虑问题是一个考验)。教学中对学生规范性要求的思考物理学科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我们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不少的规范要求,但要清楚不是通过规范来卡学生,扣学生的分,而是通过规范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让学生少犯错,让学生知道依据什么程序反思自己的做题是否有错。教师要注意教学行为和解题规范,影响和规范学生的学习,教师教学行为和解题规范,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有些还是终生的。物理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举止语言、实验操作、书写做图、思维分析等行为的规范、准确。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要跟学生一起感知、体会、形成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形象能力,养成良好的求学习惯、学习方法和科学态度,培养和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老师要求学生按电路图连实物图,有老师告知学生:电路图是电源到开关到L1再到L2,连实物图时也要按此顺序:电源连到开关到L1再到L2,不然就是错了。为什么要求学生连实物图时要按电路图,主要是帮助他不要漏连或错连了元件,而不是说两元件接反了,就一定是错。如要求学生解物理题时要带单位运算,是为了帮助学生通过单位的量纲检查自己是否有出错。如欧姆定律解题时,为什么电压单位用伏特,电流单位用安培,电阻单位用欧姆,我们要交待清楚这是因为1欧姆的定义是当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伏特,而测出此时流经电阻的电流又刚好是1A时,此导体的电阻就是1欧姆,若不说清,学生很难明白为什么要进行单位换算,他会以为这是死要求,物理太繁琐。又如有老师提出公式是s=vt,代数字运算时一定是1m/s×10s,而不能是10s×1m/s。学生会很疑惑,不就是两数相乘吗,答案也一样为什么说前者是对,后者是错。若加一句:“这样做的目的是根据公式的物理量对应找出它的数值,这样就不容易出错”。四、重视考试测试的质量分析,提高教学效率每次月考或模拟测试后,要认真做质量分析,这个分析不仅要统计学生的分数(平均分、总分、及格率、优秀率),还要对本次测试的试卷难度、试卷知识点分布、学生各知识点得分情况、学生答题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等方面进行认真分析,从中找出总结学生的弱点和老师复习教学中的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学和复习中加强改进和着重训练,这样才真正做到复习中的查漏补缺,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和成绩。不要考试后把学生的分数统计往教导处一交了事,不做认真做质量分析,你的复习教学质量和效率是不会提高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