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教学设计.doc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教学设计.doc

ID:59090763

大小:148.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9-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2.能正确判断是否是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研究,使学生掌握有关的逻辑知识,以保证推理的合理性和论证的严密性;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三:情感目标1.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构造数学命题,发展体验获取知识的感受;2.通过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与集合的关系的教学,建立概念间的多元联系,培养同学们多角度审视问题的习惯;3、通过“会观察”,“敢归纳”,“善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敢

2、于把错误的思维过程及弱点暴露出来,并在问题面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不畏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难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复习:命题的概念及命题的常见形式。命题的概念:一般地,在数学中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命题的常见形式:“若p,则q”,我们把这种形式中的p的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命题的结论。【设计意图】通过命题概念的复习,重点强调条件与结论,为新课学习做必要的准备和铺垫.引入:“若p,则q”为真,可以

3、将它表示为;“若p,则q”为假,可以将它表示为;如:“若教室里的学生是高二1班的学生,则教室里的学生是高二的学生”为真命题,即:教室里的学生是高二1班的学生教室里的学生是高二的学生;又如:“若教室里的学生是高二的学生,则教室里的学生是高二1班的学生”为假命题,即:教室里的学生是高二的学生教室里的学生是高二1班的学生。【设计意图】命题有真有假,通过对真假两种情况的新的表述方式的引入,意在顺利实现由“已有的知识结构”转入“新知构建”的过程.2:新知建构定义:一般地,如果有,称p是q的充分条件,称q是p的必要条件.例1: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p是q的充

4、分条件?、若x>3,则x>2;、若x=1,则x2-4x+3=0;、若f(x)=x,则f(x)在上为增函数;(教师引导学生体验:问题的实质是判断命题是否为真)解:命题、、都是真命题。所以,命题、、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问题:同学们,对于命题、、,我们可不可以回答q是p的必要条件呢?答:可以称对于命题、、,q是p的必要条件。【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分析,将新知(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的构建过程转化为已有知识(命题真假的判断)的应用过程.强调说明:“”,“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是同一逻辑关系的三种不同描述形式,前者是符号表示,后两者是文字表示。充分条件的含

5、义用通俗的语言来说是指“有它就行”,即“有之必然”;必要条件的含义用通俗的语言来说是指“缺它不行”,即“无之必不然”。【设计意图】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试图从不同角度帮助同学们理解“充分”和“必要”。3、巩固新知例2:判断下列问题中,p是q的充分条件吗?、p:a>bq:ac>bc;、p:x为无理数q:x2为无理数;、p:x>a2+b2q:x>2ab;、p: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q:两条直线平行;;解:因为在问题和问题中都有。所以,在问题和问题中,p是q的充分条件。问题:像在两个问题中p与q的关系应如何描述?可描述如下:若有,称p不是q的充分条件,称q不是p的必要条件。【设

6、计意图】概念的否定是概念理解的重要方面,本例意在让学生在直观理解的基础上给出“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否定形式.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概念。例3:判断下列各组问题中,q是p的必要条件吗?、p:{x

7、x>3}q:{x

8、x>5};、p:{x

9、x>0}q:{x

10、x0};、p:同位角相等q:两直线平行;、p:四边形对角线相等q: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解:因为在问题和问题中都有。所以,在问题和问题中,q是p的必要条件。在问题和问题中都有。所以,在问题和问题中,q不是p的必要条件。强调说明:(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判断的关键:、认清条件与结论;、考察或的真假。(2)充分条件与必

11、要条件和集合的关系:①,相当于,即或即:要使成立,只要就足够了——有它就行.②,相当于,即或即:为使成立,必须要使——缺它不行.练习:回答例3中q是p的充分条件吗?【设计意图】本例的设计和应用主要目的有:(1)强调条件和结论之间的推出关系,即推出箭头的方向性;(2)从集合关系的角度帮助同学们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3)体会“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不同表述方式;(4)让学生初步体会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四种不同类型,为下节课提前准备。课堂活动:请同学们自己举例给出p、q并判断其二者之间存在的是否是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的关系。4、能力提升例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