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设计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设计

ID:39480331

大小:30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0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设计_第1页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设计_第2页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设计_第3页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设计_第4页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构筑理解概念的平台——(选修1-1)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设计1、设计思想: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获得数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逐步形成数学观念和数学意识.这与建构主义教学观相吻合.本节课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通过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实现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在教学中尽量多地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2、教材分析:教科书结合实例给出推断符号“”和等价符号“”,并引出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概念.它们是研究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的重要工具,是中学数学中最

2、重要的数学概念之一.在“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这节内容前,教材安排了“命题及其关系”作为必要的知识铺垫,并把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安排在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学习充要条件.学习本节,要注意与前面有关逻辑初步知识内容的联系,本节所讲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中的p、q与四种命题中的p、q内容是一致的,即它们可以是简单命题,可以是不能判断真假的语句,也可以是“若p则q”形式的复合命题,但本节中,一般只要求p、q是简单命题,而不作更深的讨论.新的国家标准规定:符号“”叫做推断符号.“”表示“若p则q”,也表示“p蕴含q”,有时也用“”,“”还可写成“”.符号“”叫做等价符号.“”表示“”且“”;也表示

3、“p等价q”.“”有时也写成“”.本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关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概念的理解和判断.(1)充分但不必要条件、必要但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是重要的数学概念,主要用来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因果关系.(2)在判断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因果关系中应该:  ①首先分清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②然后尝试用条件推结论,再尝试用结论推条件.推理方法可以是直接法、间接法(即反证法),也可以举反例说明其不成立;  ③最后再指出条件是结论的什么条件.(3)在讨论条件和条件的关系时,要注意:-9-  ①若,但qp,则p是q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②若,但pq,则p是q的必要

4、但不充分条件;  ③若,且,则p是q的充要条件;  ④若pq,且qp,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若条件p以集合P的形式出现,结论q以集合Q的形式出现,则借助集合知识,有助于充要条件的理解和判断.  ①若,则P是Q的充分条件;  ②若,则P是Q的必要条件;  ③若,则P是Q的充要条件;  ④若,且,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5)要证明命题的条件是充要条件,就既要证明原命题成立,又要证明它的逆命题成立.证明原命题即证明条件的充分性,证明逆命题即证明条件的必要性.由于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当我们证明某一命题有困难时,可以证明该命题的逆否命题成立,从而得出原命题成立.3、学情分析

5、:虽然经过初中及高一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但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的知识储备仍不够丰富.这些概念较抽象,与学生原有的思维习惯有所差异,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有一定难度.结合以往的教学实践,我估计学生会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中存在困难:⑴若,为什么把q叫p的必要条件;⑵在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时,学生知道要判断p是否是q的充分条件,但会“忘记”还要判断p是否是q的必要条件.⑶在具体关系判断中,较难确定谁是条件p.为了突破难点,理顺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能在比较、识别中把握三个概念的内涵,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整合处理,第一课时完成三个定义的学习以及初步运用,第二课时进行拓展应用训练.

6、基于本节内容特点,教学中通过师生对实例的考察研究,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来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要求,不可追求一步到位,要有一个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步提高、完善的过程.4、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概念,掌握几种基本类型的判定方法,熟练利用“⇒”解决具体问题.-9-2.从实例探究中感知概念;从原命题及逆否命题的对比分析中形成概念;从发散练习题的构造中理解概念;从集合的角度深化概念;提高数学语言的运用能力和逻辑推断能力.3.在对命题的条件与结论间逻辑关系的探究中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通过严格推理和证明的教学,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认

7、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5、重点难点:关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概念的理解和判断.6、课前准备:由于这是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课,文字信息量较普通的数学课要大得多,因此用软件自制课件,以简化教师板书工作,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保证学生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努力提高单位教学效益.7、教学过程:一、感知概念(1)课前准备工作时音乐欣赏《我是一只鱼》;提问:鱼离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