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08123
大小:237.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7-11-16
《孔子对后世的影响.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孔子对后世的影响一、孔子简介㈠孔子的资料: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㈡孔子的成就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创办私学,打破贵族教育。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
2、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㈢孔子的弟子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其中最主要的有:颜回,仲由,端木赐,言偃,曾点,曾参四科十哲: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见《论语·先进》)孔子名言:孔子有很多名言,对后世的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
3、学也已。”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二、孔子过去的影响㈠、孔子与中华文化他是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黩百家,独尊儒术”后,中华文化从此和孔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孔子也成为中华文化的代
4、表人物。国学大师柳诒徵以孔子为“中国文化之中心”,“其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其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文化是人类古文化中唯一从未中断,延续至今的一种文化。它覆盖面极广,形成了幅员辽阔,人口繁密的泱泱大国。,孔子的形象与思想也被后人根据当时的需要做出了各种不同甚至相反的解读与诠释,其学术思想被奉为占统治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直至清朝末期。北宋时孔子嫡派后裔被封为“衍圣公”,子孙世袭一直到中华民国,77代“衍圣公”孔德成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改封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现居台湾。㈡、孔子对旧时东方国家的影响至明中叶以前,
5、中国的经济、科技、文教的发展水平都居世界前列,在不少方面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不靠武力,不靠政府政治背景,仍能远播海外,以伟大的人文精神—人道、仁道、和谐、中庸之道义圭臬,幅射到周边国家,形成了广大的儒教文化圈。这充分说明了孔子思想不仅对中华文明,而且对世界文明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西元一世纪,孔子文化南下越南,东渡日本。早在明朝初年,朝鲜就创设成均馆於汉城,祭孔於文庙,促进了文化、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儒学对日本社会和文化影响很深,尤其在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突出王阳明的儒家精神、孔子思想,并与现代化相结合,造就了今天的日本,国强民富,社会安定,
6、人民康乐长寿,国情国体充满东方浓厚特色,弘扬传统宗教与文化,不受外来的极左极右势力冲击与分化、分裂,及意识形态的困扰。二次世界大战后,虽更换了十多位首相,但从未引进外来势力打自己,所以人民团结爱国。这是最具代表性的利用儒家思想得出来的最佳成果。但最大的污点是日本曾侵略亚洲,造成亚洲大灾难,还未能透彻认识孔子的「仁者爱人」的精神。㈢、孔子对旧时西方国家的影响孔子文化於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传到欧洲,造成很大震动。四书五经被译成多种文字,中国的文官制度成为部份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由於儒学的传入,向西方展示了一种与基督教文化完全不同的东方文明,这为十七、十八世纪崇尚理性的欧
7、洲思想界所接受,并在法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孔子、儒家的思想启发了启蒙思想家,在思想启蒙运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法国百科全书派重要代表人物豪巴赫(P.H.D.Holbach)赞美中国是唯一把政治的根本与道德相结合的国家,主张以儒家道德来作为主导思想,认为圣人孔子的道德,其作用如同宗教一般,强调“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社会的体系》)。这表现出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非常大。伏尔泰认为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向往中国的理性道德,接受儒家的性善说,并受到了宋明理学的影响。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推崇孔子,赞扬中国文化,表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