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关注数学课堂的德育渗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注数学课堂的德育渗透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设计中要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做到知识目标的达成,而往往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特别是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不容易寻找到第三个目标的切入点,使得数学课堂平淡而不鲜活,也不利于学生美好情感的培养.因此利用数学课堂主渠道,进行巧妙的德育渗透,是需要数学教师关注的一个课题. 例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
2、,教材由毕达哥拉斯到朋友家做客的故事开始,毕氏在观察地板时突发灵感,发现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即勾股定理.教材中又介绍了我国古代数学巨著《周髀算经》中记载的“赵爽弦图”,从而让学生了解勾股定理在中国的发现历史.勾股定理在中国的发现其实比国外要早很多,史料中有很多记载.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突出我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在引入环节,做好勾股定理在中国发现史的文化铺垫,利用勾股定理在中国的发现史,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数学文化内容.选择部分史料和故事,充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以传统文化为荣
3、的情感,使本节课不仅是一节数学知识教学课,更是一节内涵丰富生动的数学文化课.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引发了我对德育教育的一些思考.在数学教学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过分注重知识传承的弊端,以分数论英雄.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如何贯彻“德育为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德育与数学教学要有机结合,不仅班主任要做德育工作,全体教师都肩负德育重任.贯彻“全员德育”的方针,就要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这个有机途径,抓住课堂教学的任何契机,向学生输出正确的、主流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
4、向上的情感.数学教师,尤其是同时当班主任的数学教师,更要学会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品行培养和德育渗透.既要搞好数学教学,又要做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工作及学生健康心理的疏导.要根据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结合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规律,渗透德育内容. 一、以德育人 一个优秀教师就是一位教育家.教师职业之所以神圣,是因为这个职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教师本人的德行、气质就是一个良好的教育资源.所谓“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教师自身的形象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教师所表现的精、气、神会影响学生的精神风
5、貌.当我们以严谨的教风、幽默的语言、激昂的感情、稳定的情绪、民主的作风、漂亮的板书,把自己最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美好的形象展示给学生时,或显性或隐性地传递了一个信号,对学生是一种美的享受,带给学生的是身心的陶冶和心灵的震憾.教师真诚、宽容、乐观的性格,会让学生的心灵充满希望、充满阳光、充满信心.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向学生传递美感,引起学生的敬佩之情,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因“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6、二、以教育人 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以优质、丰富多彩的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当学生感觉课程枯燥乏味时,教师可以采取联系生活实际,用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用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方法,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最佳手段,组织数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注重体验式的数学教学,发展学生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 三、注重数学文化的传承 有人说:“文化是一个民族最真实的性格
7、,是一个民族骨子里流淌的血液.”抓住课堂主渠道,从学科教学的角度,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是教师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作为数学教师,应充分关注我国古代数学发展史的教育,从史料中汲取有机的营养,展示我国数学知识发现、发展的过程,充分挖掘德育、美育的素材,用古代辉煌的数学成就,用数学家的才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科技进步带来的巨大力量,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也培养学生在困难面前勇于攀登、知难而上的宝贵精神品质. 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不像数学知识那样连贯、显性,
8、这就需要教师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做到博学广识,与先贤时常保持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将数学史上的有机营养运用到每节教材的教学中,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文化内涵,有思想高度,给学生美的享受.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同时,教师还要从教材中努力发掘潜在的其他教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贯穿于教育的每个细节. 德育渗透,不仅是思品课的内容,各个学科都应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