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717647
大小:15.43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0-01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评价之我见人教版新课标.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评价之我见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在尊重人性的背景下便产生了“你真棒!”“你说的太好了”“掌声鼓励”等等一系列的评价方式。在一段时间内,学生是抱着积极的态度来接受,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开始变的不在乎,这就直接的预示着他们已经厌倦了这种方式,同时也预示着老师在导演一场独角戏。什么是学生喜欢的评价方式呢?哪种方式能持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一、不为评价而评价部分教师喜欢汲取别人的评价语言,把别人的语言拿来就用。我认为由于面向的群体不一样,所以“好的”评价方式不一定对所有的学生都实用。不
2、加筛选的拿来,长此下去便会导演成机械的评价。如何杜绝机械评价呢?我认为作为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意识。要意识到:我们为了什么而评价,这样评价对目标的达成是否有帮助。例如:在一些课堂上,老师的赞美之词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随时都听到你真棒!你真聪明!学生的鼓励声更是不绝于耳,老师问你们懂了吗?学生齐声答道“懂了”,像这样处处都是好,都是棒,还有学生不懂的吗?但是细心的你,只要简单的问问学生就会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很茫然。我反对“花架子”那种看起来气氛活跃,师生融洽的课堂,因为它到最后对双基的达成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这样既浪费了资源,又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本质上是一种误人
3、子弟的课堂。其次,要做的就是熟悉教材,熟悉你这一节课所有的知识点:大到知识结构,小到字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在讲到“如释重负”的“释”时,它的意思是放下,还是释放呢?又如:熄灭的反义词是点燃可以,那燃烧又行不行呢?作为教师你对它的意思都不熟悉,怎么能对学生的答案做出正确的评价呢!所以课前充分,精心的准备是十分重要的。我反感对学生进行机械的评价,反对不加筛选的拿来,鲁迅先生不是说过“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吗?因此,我们要因人而异,在做到心中有数的同时选择学生喜欢的评价。二、评价应该评价的良好的评价,既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答案正
4、确与否需要评价。对于一些是非题,教师必须做出评价,因为这不仅是在检验学习效果,同时也是教师对工作负责的表现。我不赞成个别教师蒙混过关的行为。对于一些主观题,我是这样认为的,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就应该肯定,我反对限制学生的思维,要求答案唯一。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我常常会对学生说这样的话:你说的对。你说的也可以。你们的说法都有道理都是正确的。比如在《刻舟求剑》这一课的教学中。对于,求剑者为什么求不到剑?有学生说是:船走而剑不走,又有学生说是因为他办事愚蠢,没有看到事物在发展变化。前者是从故事本身来理解,后者是从寓意来谈,这就不能非要说个谁对谁错,只要有道理就是对的。又如
5、,在谈到对“水是技艺高超的化学师,水是优秀的运输兵,水是体温的调节器,水是良好的润滑剂。”这句话的理解时,学生说这告诉了我们水的作用,又有学生说,它告诉了我们水是生命之源,还有学生说它告诉了我们水就是生命。其实这些想法都是从文本出发,都没有错.2、学生的表现需要评价。在我们的学生当中有两类:一种是反应敏捷、迅速的学生。对于他们的表现,我们需要作出正确的评价。例如:我在一次习作课上,先说今天老师给大家读一篇,我们班上同学写的经典之作。请注意,老师今天用了一个词“经典”,到底能不能称为经典呢?老师说了不算,你们才是最有发言权的,你们说了算!接着我便读起了习作,然后便
6、是激烈的讨论,他那些地方写的好,最后在同学们的一致认可下,的确是一篇经典之作。一种是缺乏自信,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他们同样也需要评价。在我的课堂上常常会遇到启而不发的情况,特别是对与农村学生而言,由于他们接触的资源有限,所以他们的思维没有城里的孩子那么活跃,又由于他们都很腼腆,对于没有把握的问题总是很羞涩,不愿表露出来,所以我常常遇到学生启而不发的状态,此时,我觉得教师的评价就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良好效果。比如:我是这么对他们说的,“怎么只有这么两个同学举手呢?你是真的不知道吗?你不用担心你说的不对,你说错了老师不会批评你,相反老师会帮助你。你不用担心你说
7、的不好,因为,老师会为你有这样的勇气感到开心。那我还怎么能批评你。又怎么舍得批评你呢?”,看到学生纷纷举起小手,我觉得那是最幸福的时刻。语文课就是情感的交流,是思维的碰撞,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老师和学生彼此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3、要有原则的对学生做出评价教师的评价要有原则,对于学生思想与语言表达上的错误与缺点,我们要中肯的指出来。对它们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例如师问:“刻舟求剑”是战国时期谁的作品?一名学生不假思索的答道:“战国时期”“吕氏春秋”的作品。老师听这名学生答错了,便请了另一名学生来回答。最后只对后一名学生的表现作出了评价,而对前一名学生却是置之不理。
8、我认为,对于前者,教师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