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659454
大小:902.0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20-10-05
《血液内科课件 缺铁性贫血.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anemia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授课对象:五年制本科主讲:邓东红副教授目的和要求1、掌握铁的代谢及缺铁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2、掌握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3、了解发病情况,预防措施。定义铁缺乏症包括:贮铁耗尽(irondepletion,ID)、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rondeficienterythropoiesis,IDE)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tanemia,IDA)。缺铁性贫血(IDA)是指缺铁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相关的缺铁异常,是铁缺乏症的最终阶段。流行病学1、全球性疾病,是最
2、常见的贫血。2、多见于婴幼儿和育龄妇女缺铁性贫血的高危人群6个月—2岁的婴幼儿33.8%-45.7%缺铁性贫血的高危人群妊娠三个月以上的妇女19.3%育龄女性11.4%青少年9.8%Epidemiology铁代谢(一)铁的分布1、铁的总量:成年男性50~55mg/kg,成年女性35~40mg/kg。2、铁的分布:(1)功能状态铁:Hb铁(67%)、肌红蛋白铁(15%)、转铁蛋白铁(3~4mg)各种含铁酶,重要、量少,<10mg。铁代谢(2)贮存铁:①贮存铁总量:成年男性1000mg,成年女性100~300mg。②贮存形式:铁蛋白、含铁血黄素。③贮存部位:肝、脾、骨髓等器官的
3、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铁代谢(二)铁的来源和吸收1、来源:(1)内源性铁:主要来自衰老破坏的红细胞释放的铁。(2)外源性铁:来自食物。2、吸收:(1)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的上段。(2)吸收率:动物食品吸收率高(20%),植物铁吸收率低(1%~7%)(3)吸收量:吸收铁量1~1.5mg/日,孕、乳妇2~4mg/日。铁代谢(4)影响吸收因素:①食物铁状态(三价、二价铁)②胃肠功能(酸碱度等)③体内铁贮量④骨髓造血状态⑤某些药物(如维生素C)植物性食物中的磷酸盐、植酸盐、茶叶中的鞣酸、咖啡中的多酚类化合物,与铁形成难以溶解的盐类抑制铁的吸收,故铁的吸收率因食物种类而异,植
4、物性食物吸收率小于5%。嗜茶或者咖啡者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铁代谢(三)铁的运输Fe2+―――――→Fe3++转铁蛋白―――→组织(主要为骨髓中的幼红细胞内)-――→Fe2++原卟啉―――-→血红素+珠蛋白→Hb铜蓝蛋白运输氧化还原线粒体INTRACELLULARIRONTRANSPORTH+H+H+H+LysosomeFe3+Fe2+TransferrinTransferrinreceptorIRONCYCLEFeFeFeFeFeFerritinHemosiderinslowFeFeFeFeFeFeFeFeFeFerritinFerritinTransferrinRecep
5、torRBCPRECURSORCIRCULATINGRBCsFeFeTRANSFERRINMONONUCLEARPHAGOCYTES铁代谢(四)铁的再利用和排泄:1、铁的吸收、再利用及排泄处于动态平衡。2、铁的排泄量:1mg/日。3、铁排泄的途径:肠粘膜脱落细胞、尿、皮肤、汗液等。女性额外排泄:月经20~40mg铁/月、哺乳1mg/日。(五)铁的贮存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一)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二)铁吸收障碍1胃大部分切除术后。2多种原因造成的胃肠功能紊乱如长期不明原因腹泻。3转运障碍(无转铁蛋白血症,肝病)。4一些药物和食
6、物影响铁的吸收。病因和发病机制(三)铁丢失过多见于各种失血:1慢性胃肠道失血(溃疡病、痔疮、寄生虫、肿瘤、静脉曲张破裂)2月经过多3咯血和肺泡出血4血红蛋白尿5其他如反复血透、多次献血病因和发病机制二、发病机制(一)缺铁对铁代谢的影响1贮铁(铁蛋白、含铁血黄素等)减低2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减低3总铁结合力和未结合的转铁蛋白升高4组织缺铁5红细胞内缺铁病因和发病机制(二)红细胞内缺铁对造血系统的影响1发生小细胞低色素贫血2严重时粒细胞减少,血小板的生成受影响(三)缺铁对组织细胞代谢的影响1细胞中含铁酶和铁依赖酶的活性降低,影响患者的精神、行为、体力、免疫功能及患儿的生长发育
7、和智力。2缺铁可引起粘膜组织病变和外胚叶组织营养障碍(吞咽困难)。临床表现一、缺铁原发病表现二、贫血表现三、组织缺铁表现1、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嗜异食癖。2、体力、耐力下降。3、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临床表现4、易感染5、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缺铁性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征)6、毛发干枯、脱落7、皮肤干燥、皱缩8、指(趾)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重者变平、甚至“反甲”临床表现平甲反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一、血象1、典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Hb↓,MCV<80f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