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608537
大小:26.3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0-18
《公开课教案《陋室铭》.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陋室铭》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反复阅读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大唐的历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三十四岁那年,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正感到春风得意的他,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十年后,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写了一首惹祸的诗:紫陌红尘扶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因为这首诗又被贬到连州。一贬又是十四年
2、,等他五十七岁再回到长安时,玄都观里的桃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乱草。这不怕惹祸老先生,又写了一首《再游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郎指的是谁?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老先生的文章《陋室铭》。2、出示学习目标。3、请学生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刘禹锡(7
3、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多媒体显示);..'写作背景: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革新,曾参加王叔文组织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和州策县令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见刘禹锡是被贬而来,就故意刁难。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
4、思辨。”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德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读书作文。策知县气的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就强迫刘禹锡一连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的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由此可见《陋室铭》
5、并非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之作。刘禹锡写《陋室铭》本身就是与恶势力进行不屈的抗争,为官而不计较居室的大小,陋与不陋,恰是他为政清廉的真实写照。4、简介“铭”。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见的铭有:座右铭、墓志铭。二、初读课文。洪亮、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去掉标点)三、译读课文。1、对照注释,理解文意。2、学生相互质疑、解答。3、提醒学生要注意的词、句翻译。4、翻译全文。;..'三、再读课文。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读课文1、要求:注意节
6、奏、语调与感情,读出韵味。2、自己在书上画出朗读停顿(多媒体展示),先小声自读,再请同学朗读。3、注意句式特点(整齐、上口,骈句,结构相似,字数相同。对偶)4、齐读课文,说说对“陋室”总的印象。(陋室不陋)5、陋室为何不陋?用文中的话回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6、最关键的是哪两个字?(德馨)四、品读课文。1、作者“德馨”表现在何处?怎样表现的?(用文中的话回答)(苔------劳形)(分析:德在何处:中国文人中“君子”所秉持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精神。馨在哪里: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
7、情趣。运用比兴手法。)2、到这里来的人多吗?,从哪里可以看出?(不多。“苔-----青”)3、到陋室来的都是些什么人?(鸿儒)4、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人呢?(写自己的朋友是博学之士、高雅之人,以显示自己的“德馨”)5、朋友走了之后他干些什么呢?(调素琴,阅金经)讲述:这里既有正面的描写,又有反面的描写;既有实写,又有虚写。正面描写的句子是:调素琴,阅金经,这是写实,表现了从容、恬淡的生活。反面描写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虚写,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弃。6、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
8、雅)(景、友、趣)讲述:作者是怎样表现陋室不陋的呢?五、悟读课文。1、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比);..'2、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3、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抱负的人)4、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