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佩瑢训诂概论.doc

齐佩瑢训诂概论.doc

ID:58541871

大小:3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5-19

齐佩瑢训诂概论.doc_第1页
齐佩瑢训诂概论.doc_第2页
齐佩瑢训诂概论.doc_第3页
齐佩瑢训诂概论.doc_第4页
齐佩瑢训诂概论.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齐佩瑢训诂概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齐佩瑢《训诂学概论》一、序国学的名称起于近代,为区别于西学,于是称本国有的学术为国学。清代学者论学术,将学术分为三类:义理、考据、词章。义理之学即哲学,考据之学即史学,词章之学即文学。义理考据词章之外,尚有经世之学,即经济政治之学,以及军事、农学、治水等。二、绪说所谓“训诂”,是指疏通古代典籍文献和研究古代语言文字的意义。“训诂学”是研究我国古代语言文字的意义的一种专门学术。这里的所谓“字义”乃是文字的“用义”,而非字形构造所示的“本义”(文字的本意研究应属于文字学的范畴)。汉代学者一般称为“训故”(书名里称为“故”),此外还有把古字古言、古音古义称为“故”的。书名“解诂”者,即“训故

2、”之异称。书名“训”及“训纂”者,着眼于说解义理,已超出训释古字古言的朴素本色了。“故训”则是故昔的典训。总之,“故”为故旧,古字古言的古音古义谓之故,顺释疏通之便谓之训故(或改名“解故”,或简称“故”)。“训”则旨在广其辞说。汉人传注之作,有不同体例:(一)传、记、传记、杂记:推其义、广其事,蔓延泛滥}驳杂灠漫,大放厥词,絮絮不休(二)说、略说、说义(三)微:夫子微言大义,必待后学阐发而始著明也。(四)章句:离章辩句,委屈支派,而语多博会,繁而不杀训诂的起因:(一)语音转异(二)语原分化(三)语义变迁(四)语法改易(五)字体之差别(六)用字之假借(七)习俗之损益训诂的工具:(一)文字

3、(二)音韵(三)语法(四)校勘(五)语言学(六)等三、基本概念(一)语音与语义:人为的强定的偶然的,习之即久就不觉其偶然,反而认为是必然的了(除某些拟声词、自然界事物名、动作名)。声音是语言的外形,意义是语言的内容。(二)语义的单位:上古汉语里说字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大体上认为是对的。但“蟋蟀、迷离、朦胧”等双声叠韵字,不能再分,取其声不论其字,是一个词。因此词是语言表意的最小单位,字是书写的最小单位;一字只有一个音节,一词却可以有一个或以上的音节,因此训诂时当以词为最小单位。(三)语义的演变:扩大、缩小、变强、变弱、变好、变坏……(四)字义的种类:本义、引申义、假借义。一字多义,一义多

4、字→通、别四、施用方法以语言释语言之方式有三:1、宛述(义界):就一事一物之外形内容,性质功用等诸方面用语句说明其含义。如:《尔雅》:“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果不熟为荒。”2、翻译(互训):以古今雅俗南北之语,同义之词、相当之事,相译相训。如:毛《传》:“匹。配也”。说文:“元,始也”“丕,大也”以今通古,以易解难,以常见释罕见,以已知推未知。3、求原:从声音上推求语词音义的来原而阐明其命名之所以然者。如:《说文》:“天,颠也”。《释名》:“天,显也”(一)音训语言的变化约有两端:1、由母语孳乳而生出分化语(语根及语族),2、由时间和空间的变动而发生转语。二者多依双声叠韵或同类声韵为

5、其变化的轨迹。声训之例约有三种:1、同字为训——《易·序卦》:“蒙者蒙也,物之稚也”“比者比也。”(目治不便,渐渐废弃)2、同音为训——《论语》:“政者,正也。”《荀子》:“君,群也。”此以形声字与所从之声母相训者也。又“需,须也。”“晋,进也。”“离,丽也”此泛以同音字为训者也。3、音近为训——“乾,健也;坤,顺也”“仁者人也,义者宜也”“庠者养也,校者教也”此以双声叠韵或声近韵近之音近字为训者也。后两者汉代训诂者屡加扩充运用,至刘熙作《释名》(汉),始集音训之大成。语言的变化不外两端:以义变为主而音或易或仍者为语原及其分化孳乳语;以音转为主而义或易或仍者为因时地迁异所生之方言及古今

6、语。因此,音训的目的有两个:①求语根及其孳乳分化语;②求方言及古今语之音转规律。(二)求语根及其孳乳分化语汉代训诂,虽尚音训,然专求语原而能自成体系的书,惟有《释名》。《释名音训举例及其在语言学上之贡献》:1、论事物命名之原因《释名·自序》:“夫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然之意;故撰天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纪,下及民庶应用之器,论叙指归,谓之《释名》。”事物得名的由来,不外实、德、业三者,细分之约有八:形貌、颜色、声音、性质、成分、作用、位置、比喻。一件事物同时而有两个或以上的名称的,其得名之由各有所受。2、论语原和词品的关系①词异而字同:同字为训之例。如“履(n.

7、),以足履(v.)之,因以名之也。”“弟,相次弟而生也。”。文法学家谓之词类活用。②词异而字亦异:a、声母与其得声字相释;同从同一声之形声字(声符)相释为例。如“道,导也。”“曾祖,从下推上祖位转增益也。”“掣,制也”“挟,夹也。”b、声同声近字为例。地底天显等。3、论同根名动诸词的先后问题章炳麟《语言缘起说》:“一实之名必与其德若,与其业相丽,故物名必有由起。”我们只能分别字形的先后而不能区别词类的早晚,因为词性的分别是存在语句中的词位上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