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469571
大小:19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9-03
《抗凝药物研发进展及获益风险评估地考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发布日期20121226栏目化药药物评价>>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标题抗凝药物研发进展及获益风险评估的考虑作者松梅王水强王涛部门化药临床二部正文容 1、背景 血栓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根据血栓形成部位、条件与性质,主要分为动脉血栓与静脉血栓。动脉血栓形成是从动脉血管壁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血小板激活开始,其导致的严重临床疾病主要为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静脉血栓由静脉血管中多种原因诱发形成,可导致静脉血栓栓塞(venousthromboembolism,VTE),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
2、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1],VTE是继急性冠脉综合征与脑卒中之后的第三大心血管疾病[2]。在医院所有死亡病例中,VTE约占10%,欧盟6国,每年症状性VTE发生总数100万,死亡病例数超过艾滋病、乳腺癌、前列腺癌及交通事故造成死亡的总和。美国死亡病例则超过29.6万/年,而致死性PE在死亡前确诊不到50%。国际上相关指南已将预防VTE列为降低住院患者死亡率最重要的策略之一[3]。 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据显示,抗凝治疗可阻止血栓的蔓延和复发,并进一步降低卒中、PE等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因此,抗
3、凝治疗已成为目前临床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核心和基础,而抗凝药物的研发也始终是新药研发的热点。 2、抗凝药物研发进展 2.1抗凝药物的发展简史 自20世纪30年代首个抗凝药物肝素面世以来,抗凝药物的研发就始终没有中断[4](图1)。传统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UFH)、低分子肝素(LMWH)和华法林(warfarin),它们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效果已被众多的临床试验所证实,因而也成为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抗凝药物。然而,这些药物具有一些明显的缺点,如:药效学或药动学存在不可预测性,易导致出血;需要实验室监测以调整剂量(
4、如肝素、华法林);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及骨质疏松症的潜在严重风险;非胃肠道给药(如肝素、低分子肝素)不方便应用;等等。临床需要那些可口服给药、不受食物药物影响、剂量固定、不需监测、又安全有效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可供选择[5]。因此,基于作用于凝血级联效应中不同凝血因子的新型抗凝药物的研发层出不穷。 目前,正在研发或已经上市的新型抗凝药物主要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Xa因子抑制剂、IX因子抑制剂、组织因子抑制剂以及新型维生素K拮抗剂。其中,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irectthrombininhibitor,DTI)和Xa因子(FXa)抑制剂是
5、最具代表性的抗凝新药(图1)。 直接凝血酶(IIa因子)抑制剂的代表药物有:水蛭素、重组水蛭素、比伐卢定、阿加曲班、美拉加群(因肝毒性已在国外撤市)、达比加群酯。 择性Xa因子抑制剂的代表药物有:磺达肝癸钠、生物素化依达肝素、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前2个为间接Xa因子抑制剂,后2个为直接Xa因子抑制剂。 图1:抗凝药物研发简史 2.2已上市抗凝药物作用靶点的变迁 从抗凝药物的研发历史来看,其经历了作用于凝血级联效应中多靶点的传统抗
6、凝药物(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的应用到作用于特异、专一靶点的新型抗凝药物的研发和上市[4](图2)。 血液凝固的过程是一个级联式的放大效应,理论上来讲,凝血“瀑布”中相关活化凝血因子均可作为凝血靶点。但,新型抗凝药物可特异性阻断凝血瀑布中某一关键性环节,如:Xa因子和IIa因子(是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共同通路)(图2),在保证抗凝疗效的同时,可显著降低出血风险。图2:凝血级联效应及不同抗凝药物作用靶点示意图 2.3已上市新型口服抗凝药的特点比较 凝血酶的形成是凝血过程中的中心环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直接与凝血酶的活化
7、位点结合抑制凝血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很少与血浆中的其他蛋白结合,抗凝效果可预测。 Ⅹa因子在凝血级联反应中占据共同途径的起始位置,选择性FXa抑制剂选择性抑制位于凝血系统上游的凝血因子,不影响体现有凝血酶水平,对基本的凝血过程影响较小,减少出血风险。 目前尚无直接证据显示,凝血酶与Xa因子哪个靶点更具优势,但二者各有特点:Ⅹa因子是共同通路第一个蛋白酶,动物实验研究表明,Ⅹa因子抑制剂较Ⅱa因子抑制剂出血不良反应小,同时Ⅹa因子在凝血级联反应外的作用比Ⅱa因子小得多,但是Ⅹa因子抑制仅防止Ⅱa因
8、子新的生成,对于已经形成的Ⅱa因子无作用;凝血酶直接抑制剂则作用比较迅速,对已生成的Ⅱa因子也有效,尤其对于高风险血栓形成患者(如房颤患者),可能更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