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436396
大小:7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5-12
《平面直角坐标系(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平面直角坐标系(说课稿)各位专家领导,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4章第2节“平面直角坐标系”。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对这一节课的设计。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在上节学习了有序数对确定平面内物体位置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刻画平面内点的位置,是本章后面研究图形和坐标的起始内容,也为今后利用图像研究函数以及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轴对称、平移和位似等内容的基本工具。另外本节课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对于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思想具有重要作用。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2、将本节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正确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能根据点的位置确定点的坐标,能根据点的坐标描点。过程和方法经历画坐标系、描点、看图等过程,感受“数形结合思想”,体会数学源于生活,体验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素材,让学生认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合作交流精神。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能由坐标描出点的位置。因为这些是本章后续学习的基础,我会通过讲练的形式加以深化。我确立的教学难点是;坐标的
3、表示形式与点的坐标有关的性质。我会通过精选的例题、生生互动的游戏来突破难点。二教法与学法,数学教育应该是数学再发现的教育,因此在教法中我选用“情境——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具体采取情景式教学、问题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多种形式展开教学,以期在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后,使思维水平再发展、个性品质再提高。而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力军,通过游戏互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突破本节重难点。教具学具:教师准备,PPT课件,几何画板5.01软件,投影仪,直角三角板;学生准备,直角三角板,练习白纸等。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的启发者;是学生探究活动,获取新知的引导者;是学生突破难点
4、,知识构建的帮助者。三教学过程综合以上各方面的分析,紧扣教学重点,力求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六个环节: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启发引导探究新知3、典型例题应用新知4、游戏互动拓展新知5、变式训练巩固新知6、反思总结布置作业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班级故事“我们班一位同学做了好事不留名,被帮助者找到教室时,他已入座,被帮助者问申晨同学,你们班‘第3列,第6排同学的名字是?’,申晨同学能直接说出名字吗?”根据问题需要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导入本节课。(板书本节课题)设计意图:创建班级故事,抽象出建立坐标系确定平面内的位置,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
5、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第二环节启发引导探究新知坐标概念的建立,是解析几何和变量数学的基础,是数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基于它的重要性,我准备先规范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引导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横轴、纵轴、原点、四个坐标系等有关概念。然后请学生每人完成“请你参照定义,画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措施:学生独立完成,一名学生板演,学生评议板演作品,并投影部分作品设计意图:通过画坐标系,进一步理解概念,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所以接下来我借助班级故事的后续发展,引导学生认识点的坐标,“提出问题:1、你
6、的坐标是?和同伴相互说一下。2、坐标(3,2)和坐标(2,3)表示的是同一个位置吗?你的位置和对应的坐标是什么关系?“最后回到坐标系中,引导发现,“在坐标系中‘过点向x轴引垂线,垂足对应数字即为横坐标;过点向y轴引垂线,垂足对应数字即为纵坐标,最后用有序实数对来表示’。”从而概括在坐标系中怎样确定点的坐标和了解点的坐标的意义。措施:学生观察类比形成新知。设计意图:培养数形结合的能力,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的道理。第三环节典型例题应用新知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两个例题分别从读点和描点两个角度来突破本节重难点。例1说出图中点的坐标。●●●●●●12345-1-2-3-4-512345-1-2-
7、5-3-4xyABCDEF例2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并分别指出它们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A(-3,2),B(4.-1),C(-2.-3.5),D(1,3),E(3,0),F(0,-2).12345-1-2-3-4-512345-1-2-5-3-4xy措施:对于例1,我采取口答形式,让学生练习读坐标,体验坐标表示“先横后纵”及“平面内每一点都对应唯一有序实数对”。对于例2,我采取让学生练习纸上先独立完成描点,投影部分学生练习,学生作出评价,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概括设计意图:给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