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650438
大小:55.6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4
《712平面直角坐标系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7.1.2平面直角坐标系(说课稿)马玉霞我说课的题目是选自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数轴与有序数对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起始课,是数轴的发展。它架起了数形之间的桥梁,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平面直角坐标系”作为“数轴”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了认识上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跨越,构成更广范围内的数形结合、数形互相转化的理论基础。是今后学习函数、函数与方程、函数与不等式关系的必要知识。所以平面直
2、角坐标系是沟通代数和几何的桥梁,是今后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在整个初中数学教材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教学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点的坐标。3、教学难点:在坐标系内由点确定坐标、由坐标描点二、学情分析由于本节是初一内容,是联系代数、几何的桥梁,对学生情况我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知识掌握上,初一学生年龄小,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阶段,学生基础薄弱,接受能力差。2、生理上,初一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我运用身边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给他们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
3、课堂教学中来,感受成功的喜悦。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而:知识与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能正确地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会市点确定处标、rh坐标描点;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身边的实例,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一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收获,感受成功,建立自信。四、教法与学法:1、教法:本节课以我校的五步教学导、学、练、研、清的模
4、式展开,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因此本节课中对于不同的内容我选择了不同的方法。对于坐标系的相关概念,难度不大,但较为琐碎,学生完全有能力完成阅读,因此我采用指导阅读法;由点求坐标和由坐标描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我采用小组讨论和讲练相结合的方法。2、学法:新课标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把课堂交给学生;因此本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猜想、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建构起自己的知识。这样有利于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激发
5、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五、说教学过程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五步:创设情境,新课导入;指导阅读,概念理解;变式训练,新知巩固;归纳梳理,体系形成;作业布置,分层训练。卜-面我分别从这七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从实际问题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想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为自然引入新课作好了心理上的准备,我创设如下情境:情境1:(多媒体展示)这是我校全体学生做课间操的情境,你能说岀某个学生的位置吗?你是怎样确定的呢?这样既复习了有序数对,又承上启下,为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作铺垫。情境2:(多媒体展
6、示)在情境②的基础上展示有两条交叉道路时(见幻灯片),如何描述商店的位置?(此时,让学生大胆猜想),进一步又提出问题“直线上的点对应一个数,我们借用一条数轴来确定它的位置,那么平面上的点,对应着一对数,我们如何來确定它的位置呢?”采用类比的数学方法,加以引导分析,使学生意识到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需要借助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从而引出课题一-平面直角坐标系。设计这两个情境,•方面体现数学来自于生活,反过來对生活又有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利用学生最为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二)指导阅读,理解概念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多,但难度不大,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阅读理解,因此
7、我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教材,并及时地给予指导,再由学生相互交流总结完成。这样进行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有了成功感,增强了自信心、调动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真正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归纳梳理,形成体系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困惑?完成表格回顾各个象限及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五)作业布置,分层训练为了使每一个学生在一节课中都有所收获,我设计了以下题目,由学生自己选择:A等:p68第2题B等:p68第1、2题C等:p68第1、2题p8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