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学导学案设计.doc

《最后一课》教学导学案设计.doc

ID:58435681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12

《最后一课》教学导学案设计.doc_第1页
《最后一课》教学导学案设计.doc_第2页
《最后一课》教学导学案设计.doc_第3页
《最后一课》教学导学案设计.doc_第4页
《最后一课》教学导学案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后一课》教学导学案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最后一课》教学导学案设计陕西省陇县东南中学张会林一、教材依据: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二、设计思路指导思想:爱国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是爱国主义短篇小说中脍炙人口的名篇,颂扬了法国人民不甘异族侵略的爱国感情。通过绘声绘色的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和教育。设计理念:当前,高效课堂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全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满快乐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创设学生合作交流,展示自我成就的平台。帮助学生总结反思,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体味和小组讨论中理解课文思想感情。教材分

2、析: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重点写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件。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语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情感。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法国文学的教材。学情分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环境下发生的故事。学生大多对于侵略者的文化侵略比较陌生,只是在抗日题材的影视当中看到过一些,所以学生的这种情感体验相对会肤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情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

3、技能1、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个字的音,掌握重点词语。2、了解作者和小说的背景。3、领会本文运用语言、心理、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预习法。2、听读、品读、美读法。3、小组合作讨论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领会本文所表达出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2、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并进行手抄报设计创新。(四)现代教学手段设计多媒体课件四、教学重难点:1、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的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2、通过听读,加深对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五、教具、学具准备:1、制作有关爱国主义的多媒体课

4、件。2、教师前几天设计和印发导学案。3、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完成导学案。4、能够有感情的范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如果作为炎黄子孙,你不会讲汉语,那么你就无法与人交流。别人甚至可以说你不是中国人。如果每一个中国人,都只会说别的国家的语言,而不会说中国话,那么你还能说你是中国人吗?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语言和文字。语言成为人们表达感情和交流的物质外壳。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有关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进行文化侵占的事)。这也就是日本人所希望的:从来就没有中国,更没有什么中国人,有的只是日本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反映爱国主义题

5、材的作品《最后一课》。让我们在法国作家都德的带领下去看一看法国人民在被人家普鲁士王国侵略后上最后一课的情景。去感受那亡国的惨痛和悲愤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板书:《最后一课》)二、预习大pk.(完成导学案下面的内容,同时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相关链接呈现  1、作者都德简介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Daudet,Alphonse。19世纪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龚古尔学院院士。  他出生于法国南方尼姆城一个破落的丝绸商人家庭,迫于穷困,十五岁起在小学里担任监学(类似自修课辅导员),独自谋生。  1857年他17岁时带着诗作《女恋人》(1858

6、)到巴黎,开始文艺创作,1866年散文和故事集《磨坊书简》的出版给他带来小说家的声誉。他一生共写了十三部长篇小说、一个剧本和四个短篇小说集。长篇中较著名的除《小东西》外,还有讽刺资产阶级庸人的《达拉斯贡的戴达伦》(1872)和揭露资产阶级生活的《小弟弗罗蒙与长见黎斯雷》(1874)。都德赞同左拉的自然主义创作论,但并不是无动于衷地描写现实。  他的近百篇短篇小说,每篇一般两三千字,文笔简洁生动,题材丰富多彩,构思新颖巧妙,风格素雅清淡。2、探寻历史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战争生活给他提供了新的创作题材。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爱

7、国主义的短篇。1873年他发表了著名短篇小说集《月曜日故事集》,其中大多是是以这次战争为背景的。其中的《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它们后来均编入作者的小说集《月曜故事集》。 《最后一课》写于1873年,描写的是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作品题材虽小,但精心剪裁,记叙详略得当,主题开掘得很深。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细腻动人。

8、教师韩麦尔先生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它被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