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350571
大小:3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16
《课程计划实施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榆树市第二实验中学课程计划实施案一、指导思想: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场全新、全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新课程所引发的一系列教育工作改革,对我们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对教师提出了峻的挑战,使我们深感这场课程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峻性,任重而道远。为此,我校将以上级主管部门的落实精神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为重点,努力贯彻教育针,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全面推进我校素质教育进程,特撰写以下实施案。二、目标与任务:1、全面组织培训、学习与研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坚持以“高”(高标准)、“
2、”(要求)、“实”(效)的原则,开展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容的多形式、全位师资培训,使全体教师了解新课程,把握新课程,走进新课程。迎接关于实施新课程情况的调研。2、以课堂“教与学”专业资料.的改革为新课程实施的立足点;以改革教师的教学式与学生的学习式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为生长点;从课走向课外生活、走向社会,走向科技发展,全位探索、实践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探索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式与学习式的变革;研究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策
3、略;培养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寻求适合于、满足于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教学途径,以实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要求。3、继续发展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在原有课题实验的基础上,应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继续深入探究、验证、发展、推广实验。在此基础上,在教研工作与活动中都应有意识地确立、渗透以新课程实施相关的新的立项课题。以科研促进、推进新课程的实验发展,为全面走进新课程积累实践经
4、验,奠定基础。4、通过扎实开展、进行形式多样的新课程的培训、学习、实验、探索、总结交流活动,牢固树立新课程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使教师树立课程意识,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等专业综合素养,伴随着新课程与学生一起成长,使我们的校园、教师、学生焕发活力、充满生机……5、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充分开发并利用好课程资源、发挥校本资源,努力把各项设施、各科学具、用具、图书等资源与新课程实施联系起来,实现配套优化,促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专业资料.三、措施与要求:一、加强学习,加强培训,理解体
5、验教育新理念。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是换一本教科书,而是一场深刻的教育观念改革,是一场反映时代精神的教育观念的革命性改革。在这场变革面前,每一个参与课改实验的教师,都有一个重新学习的问题,要敢于挑战传统,挑战自我,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因为只有这样,新课程所秉持的民主、科学、开放的理念才有可能深入人心、付诸实施。(一)加强学习,理念先行。1、本学期我们继续要求一年级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教材,弄清新教材的体例、特点、要求,尽快适应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改革教学法,提高新课
6、程改革实验的效果。2、1——3年级各教研组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继续深入学习《纲要》《课程标准》。尤其是课程理念与本学段的具体目标,要求每位老师牢记于心,并在教学实践中学会运用。3、本学期,继续创设交流平台,开展“如派发学生学习兴趣”主题研究活动,让教师在反思和体验中与新课程进行“亲密”对话。4、每位老师要自抽时间,结合《基础教育》、《教育实践与研究》等其他学科教学杂志的学习研究,展开对“课标”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感悟。专业资料.(二)有效组织,培训引路。1、继续有计划地组织各年级老师参加各级新课程培训。2、进一步
7、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基本理念、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综合实践活动指南、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等等,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理性认识,防止把课程改革演变为简单的“换教材”。在培训模式上改变过去单纯灌输的式,采用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法,让教师领略新的理念和容,体会新的教法和思路。3、以“学术沙龙、经验会、讨论会、讲座”等形式,围绕新课程标准、课程计划、教学评价以及新教材教学进度、实验进展情况,进行专题研究,探讨新教材教法。通过研讨、交流的形式,提
8、高教师感悟并驾驭新课程的能力,促进我校的新课程标准实验的发展,使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朝着有序、有效的向发展。二、加强研究,狠抓落实,实践体验教育新理念。把新理念转化为实践,这是最重要也是最验证的。本学期,我们将全面按照课程改革要求,在课程类型上,从不同的逻辑畴,做到课程、地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位一体;注重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开设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重视显性课程,同时充分挖掘隐性课程在教育中的作用。(一)尽心尽力,充分开发课程资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