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论文.pdf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论文.pdf

ID:58232443

大小:260.02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07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论文.pdf_第1页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论文.pdf_第2页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论文.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4年第5期No.5,2014斑嗜探蕾(总第275期)EDUCATIONEXPL0RAn0NSerialNo.275孑L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唐海艳(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哈尔滨150080)摘要: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奠定了儒家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对整个中国社会的传统道德教育产生极大的影响。经过两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其道德教育目标、内容及教育原则方法等,都可以为当代的德育工作提供启示和借鉴作用。关键词: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目标;内容;方法中图号:G40—092.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

2、45(2014)05—0001—03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道德教学生。正如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所说的,“孑L子治学,育思想奠定了儒家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对整个中国社会把做人摆在第一位,把求知识摆在第二位”。的传统道德教育产生极大的影响。经过两千年的传承与孑L子以培养德才兼备的政治人才为道德教育的目标,发展,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奠定了儒学道德教育的实用传统。受他的影响,整个儒家现实意义,其道德教育目标、内容及教育原则方法等,都可传统教育都以“学而优则仕”为目的,并将道德培养放在首以为当代的德育工作提供启示和借鉴作用。要位置,注重气节操守,

3、强调道德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培养志士仁人,以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理想。一、孔子道德教育目标二、孑L子道德教育内容孑L子所处的时代,宗法秩序日益解体,礼乐文化渐趋为了达到道德教育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贤才,孑L子衰微。面对诸侯纷争、政治动乱的局面,孔子主张恢复周礼,实施仁政,于是他一边奔走各国寻求实现政治理想的确立了以仁为核心,包括礼、义、信等在内的道德教育内容。机会,一边创立私学,广收门徒,宣扬自己的学说主张,希望通过对社会的道德教化来实现“天下归仁”的德治目1.仁标。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他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为核心。他说:“君子无终食其所而众星

4、共之”(《论语·为政》)。意思是,用道德教化来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君子治理国家政事,就会像北极星一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哪怕一顿饭的工夫也都不会背离仁德,即使在仓促匆忙之而群星自然环绕在它的周围。也就是说,孔子认为,道德间也一定和仁德同在,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教化对政治生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他的教育思照仁德办事。“仁”之于孑L子,是一种理想境界,因此他的道想中,道德教育占据主导地位,而他的道德教育目标便是德教育围绕“仁”这个核心内容展开。培养德才兼备的政治人才。孔子对“仁”的解释颇为丰富。《论语》中论及“仁”字的在孔子看来,教育与

5、政治密切相关,他认为,教育要为地方达100多处:或者说“爱人”就是“仁”,或者说“能行五政治服务,培养从事国家政务的贤能之士。然而,不管是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或者说“克己复礼为处理内政,还是管理军事,或者是办理外交,这些为政才能仁”,等等。能做到爱人就是“仁”,能够处处实行恭敬、宽都必须以仁德为前提,只有德才兼备的仁人君子才算得上厚、诚实、勤敏、慈惠这五种品德就是“仁”,能够自我抑制,是治理国家的贤能之才。德才兼备,又以仁德为主。孔门使言行举止合乎礼制也是“仁”。如此看来,“仁”似乎很容弟子分列“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其中以德行科为易实现,但是事实上真正要达

6、到“仁”却是很难的。孔子从首。“德行”中最具代表性的弟子是颜渊,他虽处在最艰苦来都不轻许人以“仁”,对雍、子路、冉有、公西华等,孔子都的环境中却能长期坚持修行仁德,从而成为孔子最器重的评价说“不知其仁”,用“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仁”来含蓄地表达“他们未能达到仁”的意思。“仁”是一种理想,所以要用收稿日期:2014—03—10一生的努力去孜孜不倦地追求,甚至要“杀身以成仁”(《论作者简介:唐海艳(1984一),女,广西桂林人,博士研究生,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语·卫灵公》),即勇于牺牲以成全仁德。2L行、忠、信,《论语》中也多次提到“主忠信”,强调道德修养在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中,有一项内

7、容与“仁”相辅相以忠诚和信实两种为主。“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成,那就是“礼”。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即抑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语行为都合于“礼”,这就是“仁”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横也,夫然后行”(《论语.卫灵了。因此,他对“礼”十分重视,他说“不学礼,无以立”(《论公》)。言语忠诚老实,行为忠厚严肃,就算到别的部族国语·季氏》),即不学“礼”,就无法在社会立足。他还说,“恭家,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