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物理教学的梯度-论文.pdf

准确把握物理教学的梯度-论文.pdf

ID:58211021

大小:216.31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7

准确把握物理教学的梯度-论文.pdf_第1页
准确把握物理教学的梯度-论文.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准确把握物理教学的梯度-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学物理Vo1.32No.202014年10月准确把握物理教学的梯度黄方红(安徽省潜山四中安徽潜山246300)物理教学的目的,在于教师通过对教学的精心设计,让不满足于对几个孤立问题的再认或再现,谈不上如何去理解,更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调动思维活动,将新知识内化到已有的谈不上怎样去灵活综合与应用了,这样的教学就变成了教师的知识结构中.梯度教学,就是要在物理教学中重视和遵循学生“满堂灌”和学生的“死记硬背”,当然也就体现不出教学的梯的认知发展规律,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次递进、步步深度性,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入,把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步一个台

2、阶地引向新的高度,从而找笔者认为,把基础教学与重点教学结合起来分层次实施是到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提高物理课堂的质量与效率,给题海实现梯度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中沉浮的学生减负,其关键就在于准确把握物理教学的梯度.1.2导学案要能体现学生完成方式的差异性梯度过大,将使基础较差的学生望而生畏,被拒之门外;梯度过一切教学的起点是学情,而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小,将会影响教学效果甚至教学任务的完成.的,在一个班几十名学生当中,他们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参差1依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承受力把握备课的不齐,更存在着对学习的认识、态度、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梯度的

3、不同.因此,作为我们物理教师要不断地解读学生,把握学生这是准确把握物理梯度教学的第一环节,是一堂课的预设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摸清学生心理行为习惯.在编写阶段.备课的梯度化,要求教师依据课标的要求,在充分钻研教导学案时,一要对每个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安排一个材,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设计一个适合不同教学内容时要清楚,有哪些学生通过自学不用引导就能掌握、层次学生的导学案,以此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哪些学生得在教师的点拨中才能领会、哪些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因此,备课的梯度化,最终落脚在导学案上.物理导学案的梯度引导或是重点关注下才

4、能达成目标;二要将教材中难易不一、性,要能引导学生由浅人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杂乱无序的物理知识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然后,根据不同教学要求因人制宜、多求,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层次地开展教学活动.对低层次的学生,教师的指导要耐心细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致,设置的问题要简单明了、小梯度;对中间层次的学生,教师1.1导学案要能体现教学目标的细化和层次性要鼓励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对较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可放开初中物理的

5、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系统,《新课手,设置的问题灵活些,难度大一点,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标》将初中生的学习水平分为:了解、认识、理解三个水平层题,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探索来解决.次.其中,“了解水平”的基本特征是复述,即能再认或回忆已如,在学习《二力平衡》时,往往会出现三种类型的学生:学过的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第一种类型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弱,常常是死记概念、死套原理;本特征等.对于“认识水平”的学习要求,不仅需要通过回忆提第二种类型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但不善于应用二力平衡条件取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还要对所学这些知识有所领悟,能

6、在具去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第三种类型学生的思维敏捷,具有较体问题中辨认和识别它们.属于“理解水平”的基本特征是转强的分析归纳能力、初步的推理能力,对物理知识的运用也比化,即能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较灵活.这时教师必须针对上述三种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推断、计算、区分、扩展等,简单地说,就是能够运用各种不同的的要求.方式来呈现知识的本质特征.因此,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的教学对第一种类型的学生,可以利用教材P21《二力平衡条件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分层次落实.的应用》中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为中心的内容,构建真实的问如在《凸透镜成像的

7、规律》这一节里,教学的第一层次是题情境,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学会理解的记忆.要强调基础,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凸透镜成像实验的基本操作,对第二种类型的学生,提供教材P22(动手动脑学物理》中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的第二层次是要理解凸透镜成像的问题,帮助他们在看图和作图过程中再现实验的相似情景,的规律,对凸透镜所成的实像、虚像和物距、像距的关系进行比通过对实际问题中物体的受力分析来感悟二力平衡条件,提高较,认识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教学的第三层次是要掌握凸透镜综合运用能力.成像的规律,分析当物距改变时,对像的大小、像距及像移动速动手动脑学物理度的影响,再联系凸透镜的

8、应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层层1.在图1中,和是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