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3).doc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3).doc

ID:58178437

大小:3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6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3).doc_第1页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3).doc_第2页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3).doc_第3页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3).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3).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李珏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新的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准备:预习课文(解释:情有独钟、屹立、遒劲、蟠曲、郁郁苍苍、饱经风霜。找资料,练习册上有很好的资料,提醒学生读。)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揭示课题,理解课题。你知道松树有哪些品种吗?从课题看“黄山松”有什么特点?你还想了解“黄山松”的什么?二、初读课文,整

2、体感知。1.自渎课文。思考讨论:(1)课文中介绍了黄山的那些特点?重点写了哪一点?(2)文中写了哪些松树?是在哪一节写的?(3)每小节主要写了什么?(第一节: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节: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节:千字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2.集体朗读课文。3.交流自学的字词。三、学习第一节。1.这一节有几句话?你从这两句话中知道了什么?(理解“四绝”“情有独钟”)2.第一句中是怎样引出黄山的?第二句与第一句有什么联系?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四、作业。1.抄写词语。掌握词语。2.钢笔描红。3.朗读课文。 第2课时一、过渡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课

3、文,并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知道黄山松的姿态——潇洒挺秀,人们对黄山奇松真是情有独钟。这黄山松到底奇在哪儿,引得人们对他如此偏爱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二、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读完想想主要写什么。2.快速读,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名松的句子来。。分别指名读有关的句子: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3.细读课文,体会每棵松的动人姿态并练习背诵。(1)学习“迎客松”。(出示图片)大家看,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板书:迎客松)请同学们自由读写迎客松的第一句话。读完想迎客松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指名交流。(相机板书:优美、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解释词语:遒劲——雄健有力。

4、郁郁苍苍——形容草木苍翠茂盛。)“饱经风霜”是指什么意思?(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饱:充分。)这里指谁饱经风霜?这说明了什么?(古老)还有哪些地方看出它的古老?谁能读出迎客松的古老苍健之美呢?(练读)背诵。学习第二句。过渡:迎客松不仅秀美,而且神奇,各自读第二句,读完说说你又读懂了什么。(这是一个比喻句。找出把什么比着什么。对照图做动作比较,说说这样比喻是否贴切。)有感情地朗读。学习第三句。引读: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古朴苍健,姿态雄伟,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乃至——。解释“乃至”(意思更进一层)练习说话:这句话怎样用“不仅……而且……”来表达。有感情地朗读写迎客

5、松的句子。指导背诵。(2)学习“陪客松”。过渡:黄山松真神奇呀!当游客被迎客松热情地迎到黄山后,接着陪客松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板书:陪客松)(出示画面)自由读写陪客松的句子。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体会比喻句的优美、形象)比较句子。陪客松正对玉屏楼,高大挺拔、苍翠茂盛。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陪客松以及名字的由来。)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背诵。(3)学习“送客松”。过渡:黄山松真神奇啊!当游客饱览美丽的黄山风光后,接着送客松来向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板书:送客松)默看有关内容:写了几句话?自己

6、读,先读写送客松的句子,再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比较这两棵松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从中不难发现作者观察非常细致。)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背诵。黄山松造型优美,姿态雄伟,蔚为奇观。集体朗读写黄山松的部分。这么神奇的黄山松,在哪里观看最好呢?齐读第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小结朗读:现在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登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观赏姿态独特的黄山奇松。配乐朗读第二段。二、学习第三段。1.老师引读。2.省略号说明什么?这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总分)3.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三、总结课文。1. 快速默看课文,说说课文写了黄山松哪几方面的内容,用“先……然后……最后……”说一段话。2.

7、联系全文,说说黄山奇松“奇”在哪儿。3.你还知道黄山有哪些奇观吗?(交流课外获得的有关知识。)四、作业。1.造句。(先理解词义,再造句。)2.背诵课文第二段。3.完成练习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