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151011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5
《低段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低段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的语言是进行正确的数学思维的基本前提,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小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着力从六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肯定鼓励“说” 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特强,他们极其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培养学生“说”的动力应从保护学生的这种自尊心开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面对微笑,耐心倾听,并适时予以鼓励,如“说得好”“不要急,慢慢说”等,并要求全
2、体学生注意听,给说得好的同学予以鼓掌或送上小红花,教师对每个学生发言都应予以充分肯定,激励学生喜欢“说”,有信心“说”。 二、示范模仿帮助“说” 低年级学生模仿性较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语言的运用。 1、教师的言语必须符合一般的语言规则和逻辑要求,课堂上教师讲话的句子要完整、流畅,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因果关系恰当。 2、教师要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如果教师的数学语言不够准确、规范,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模糊理解,影响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正确使用。 三、具体形象促进“说” 心理学告诉老师,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由抽象
3、思维过度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面前的具体事物或其生动的表象联系着。因此,在教学时,相应的教学内容要与形象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加深理解。由于语言与直观相结合,学生的感知更加深切,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既获得了知识,又提高了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 四、实践操作激发“说” 人的认识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运用学具操作让学生的手、口、眼、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促使外部动作化为智力活动。常言道“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皮亚杰也曾说过:“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让小学生在学
4、习数学过程中,边操作、边讲述、边归纳,可大大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通过操作与讲述,既满足了他们好动的特点,又为理解计算方法积累了感性认识。 五、适时创造机会“说”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学生没有或很少有思考和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口头表达能力得不到训练。为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适时多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 因此,教师必须提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良好氛围,有意识地根据问题的难易向不同水平的学生提问,困难生回答一些难度低的问题,优秀生回答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各类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都能在原
5、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六、演示比较规范“说” 数学课堂使用较多的是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是由自然语言,专门术语和各种符号组成的,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有序性的特点,低年级儿童数学语言主要归为四类: 数学语言是思维活动的重要工具。加强语言表达训练可丰富学生的语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