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治疗概况_井贵平.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吉林中医药2007年9月第27卷第9期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治疗概况122井贵平,郑立升,薛金发(1.福建中医学院,福建福州350003;2.福州市中医院,福建福州350003)摘要: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涉及到中医吐酸、嘈杂、噎膈、胸痛、胃脘痛等病范畴,中医认为其主要病机是胃失和降,浊气上逆。近年来,中医对其在基础理论、临床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总结出了许多重要的经验,尤其在改善症状、抑制反流和促进受损食管粘膜修复等方面均显示了中医药的优势。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噎膈;胃脘痛中图分类号:R25
2、6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699(2007)09-0065-03[3]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过多的胃-十二指病机;情志不畅、肝气犯胃为其发病关键。江作霖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反食等症状,认为根据5伤寒论6理论,该病病机不外乎湿热结于胸[4]并可有非心源性胸痛、支气管哮喘、慢性咽喉炎等食膈。黄福斌认为气湿痰热中阻、胃失冲和为其发病[5]管外的表现。同时GERD也是一种慢性疾病,对人们之根本。秦周顺等认为本病乃因胃失和降、气挟湿[6]的生活质量有严重的影响,涉及到中医吐酸、嘈杂、噎邪逆
3、冲于上、搏结胸中所致。潘义斌认为本病病位膈、胸痛、胃脘痛等病范畴。近年来,随着中医学对在食管,脾胃所主,脾胃弱虚、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是GERD研究的逐渐深入,在基础理论、临床研究等方其基本病机;情志不畅,肝气犯胃是其发病的关键。[7]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就近年来中医学对田养年等认为本病多因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逸GERD的研究情况作一简要的概括与分析。不均,致肝胆疏泄失职,脾胃运化正常,气机上逆而发1病因病机病。通过总结不难看出本病病因病机以饮食不节、情依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当属中医吐酸、噎膈、胸痛志失调2种多见,
4、初期多实证,以肝气犯胃或肝胃郁的范围。吐酸,首见于5素问#至真要大论6,指出/诸热为多,中期以阴津受损、痰(湿)热阻滞为主,后期以呕吐酸,,,诸逆上冲,,。05中医病症治法术语6将胃阴亏损或痰瘀互结为主。其病位在食管,重点在反流性食管炎命名为/食管瘅0,基本上反映了本病的胃,但与肝、脾关系密切。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是其基病位及病理机制。在全国没有统一命名的前提下,该本病机。情志失调,肝气犯胃是其病理特点,痰阻血病中医病名,笔者认为仍以/食管瘅0命名较合适。关瘀,胃阴亏损为其最后的病理转归。于病位,应在胃和食管,如叶天士5
5、临证指南医案6中2辨证论治[8]谈及噎膈病因时指出:/气滞痰聚日拥(壅),清阳莫211辨证分型治疗李茹柳等对42例胃食管反展,脘管窄隘,不能食物,噎膈渐至也。0此处所说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分为肝胃不和型和肝郁[9]/脘管0,就是贲门与食管。关于脏腑归属,中医学的脾虚型。陈云芝将本病分型为脾胃湿热、脾胃虚[10]脏腑归属没有谈及食管,但从解剖学上看,食管上接寒、肝胃不合和胃阴不足4型。王琦辨证分为脾口腔,下连胃府,是上消化道的一个重要器官,且5内胃失调、胃失和降,肝火犯胃、肝胃失调,胃气上逆、肺[11]经6有/脾
6、开窍于口0,/脾气通于口0,/脾和则口能和胃失和3个证型。孙喜才教授从医从教40余载五谷0的论述,经络上脾胃的经脉均循于食道,所以食中,将此病分为肝气犯胃、肝脾不和、脾气虚弱、胃阴管的脏腑归属应归于脾胃,但与胃的关系更为密切。不足4型,予以四逆散合补中益气汤、益胃汤加减治[12]中医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胃失和降,浊气上疗,疗效满意,患者反映良好。张莹雯教授将60[1]逆。段国勋等介绍本病病因一为饮食伤胃,二为肝例患者辨证分为肝气郁结、肝胃郁热、胆热犯胃、气郁气犯胃,三为脾胃本虚。病机是胃失和降,浊气上逆痰阻、气虚血瘀、
7、肺虚气逆6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2][13]和痰气瘀阻胸膈。王唏星把忧思恼怒,气郁伤肝,总有效率达9616%。陈洪利分脾胃湿热、肝郁化肝木乘土,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作为其基本火、肝胃阴虚、气滞血瘀、痰气交阻、痰瘀胶结、脾虚痰作者简介:井贵平(1981~),男,甘肃镇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内科消化病。)65)吉林中医药2007年9月第27卷第9期湿、脾胃虚寒8型,并且认为,本病病程较长,病情复角度动态地观察处理问题,有极强的针对性。但辨证杂,有时难以一种证型概括,须多种证型联合用药,方论治只抓住了疾病
8、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却[14]能达到预期效果。朱生梁等与其他医家不同之处未能抓住贯穿疾病始终的基本矛盾。现代医学侧重在于归纳提出了胆热犯胃这一证型,其临床所见:口于病因和病理形态诊断,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严谨细苦呕恶、泛酸烧心、心烦易怒、胸疼痛、甚则胸痛彻背、致,中医学应该在辨证论治中逐渐溶入现代医学的科胃脘胀痛、脉弦数、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