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000317
大小:3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6
《对幼儿偏异行为的观察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幼儿偏异行为的观察分析摘要:幼儿期是个体社会化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的发展,对儿童今后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此时造成的任何心理上的落后和偏差,都会给儿童今后的发展和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无论从儿童本身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预防和矫治儿童心理问题已迫在眉睫。儿童本身天真单纯、活泼可爱的特点,使得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常常被成人忽视。所以,对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般偏异行为,我们应当在认识、了解的基础上,给予特别的关注。关键字:幼儿期心理发展偏异行为偏异行为也可以叫做心理行为偏差。一般指个体及群体存在偏离大多数正常人所具有的心理行为的某些现象。当医学上
2、诊断欠明确时,泛指各种心理不健康现象,以作为权宜之计。但是偏异行为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不良品德行为、犯罪行为和变态行为。我们这里讲的幼儿偏异行为是指那些妨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幼儿的偏异行为是教师和父母都感头痛的问题,但某个儿童的行为是否已成问题,或某个儿童的行为事实上并不成问题,常因各人的主观解释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常见有些教师轻易地给幼儿的行为戴上“问题”的帽子,又有些家长却为孩子已成问题的行为作有意或无意的辩护掩饰,导致正常行为变成问题行为,或问题行为变得更加严重。然而,我们又不能说所有的儿童都有问题行为。那么
3、,究竟应怎样判断幼儿的问题行为?偏异行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向性的,即攻击型行为。其表现为活动过度,行为粗暴,学习无兴趣,不遵守纪律,不能跟同伴友好相处,严重者还会发生欺骗、盗窃、逃学、弃家出走等。一类是内向性的,即退缩型行为。表现为沉默寡言,胆怯退缩,孤独离群,不易适应新环境;或者性情温顺,但神经过敏,烦躁不安,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严重的会发展成情绪性问题行为。偏异行为的表现一般可概括为三个方面:1、行为不足行为不足指人们所期望的行为很少发生或从不发生。如幼儿很少讲话或不愿和同伴接触、交往,智力迟滞,不会自己穿衣服和吃饭等,都是行为不足的表现。2、行为过度行
4、为过度是指某一类行为发生太多。幼儿上课时经常思想不集中。做小动作,走来走去;一天要洗许多次手或经常咬手指甲都是行为过度的表现。有些正常行为如果发生次数太多也会成为问题行为。3、不适当行为不适当行为是指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景中产生,但在适宜的条件下却不发生。如幼儿将玩具放在垃圾堆里;或在悲伤时大笑,在欢乐时却大哭等。学前儿童一般行为偏异,除了有上述那么多问题之外,还有一些常见的、其他的表现。对此,也需要加以了解和注意。如焦虑、恐惧、语音不清、口吃、吸吮手指、习惯性阴部摩擦、遗尿症、夜惊、偏食、多动症等。其实差不多每个幼儿都有一两个这样的行为问题,有的比较严重,有
5、的则表现不明显,家长和教师应多关注这些幼儿,互相合作,共同帮助孩子改善他们的这些偏异行为。如果要正确帮助幼儿改善他们的这些问题行为,应该从他们出现这些行为的原因出发。那么,幼儿怎么会出现那么多偏异行为的呢,原因有很多。下面先做简单的概括,然后再进行详细分析。简单概括,其中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其中客观因素包括:1、父母的精神障碍,如酗酒、神经症。2、母亲分娩不顺利,导致幼儿轻度脑功能障碍。3、家庭环境不良,如家庭不和睦,父母离婚,经常大骂、训斥孩子;或是对孩子过分溺爱、放纵孩子。4、学校教育不当,如教师态度冷淡,不关心、不尊重学生,处理问题不公正等。5、社
6、会环境中的不良风气以及小伙伴不良行为的影响。主观因素包括:1、意义障碍。由于幼儿头脑中原有的某些思想、需要以及其他一些心理因素影响到他们的感知、接受和理解,致使他们对教师讲解的道德要求、行为规则及其意义等不能转化为自己的内在需要,就会出现意义障碍,这样就影响到行为的表现。如任凭你苦口婆心的讲,他却无动于衷,甚至认为你是“虚情假意”或“存心整人”而采取对抗行为。2、心理冲突。有的儿童在动机抉择时往往产生心理冲突,儿童的心理冲突一般是由于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上的不一致造成的。此外,儿童自己在满足需要与抑制需要的过程中也经常发生心理冲突。3、挫折。有的幼儿在动机促使行为实
7、现目标的过程中会遭受到挫折。如某些方面的差或交往的失败,都会给幼儿造成不适应的状态,出现问题行为。以下是详细概括幼儿出现这些偏异行为的原因。一、社会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1、家庭居室独门独户化家庭居住条件的改善,使儿童的生活环境优化,有利于他们学习和休息,但由于同龄居伙伴交往明显减少,不利于儿童扩大生活范围、增长知识,不利于儿童社会化。2、父母双职工随着我国妇女社会地位提高,双职工已成为中国城市家庭的一个特征。由于父母白天去上班忙于八小时工作,是父母与孩子在一天中分离时间较长,一起活动时间明显减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养育态度及构建的家庭氛围,对
8、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