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oc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oc

ID:57921164

大小:5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4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oc_第1页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oc_第2页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典文学屮的女性形象发生一场嫗变,诞生了浩如烟海的经典女性形象。本文基于大量文学资料,精耍分析了我国古典文学中女性形象,以了解中国文学发展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变化,了解她们的喜、怒、哀、乐、悲等情感,并通过她们在古典文学中形象的转变了解时代的变迁、社会文化的变化与社会中的地位。关键词:刘兰芝;崔莺莺;红娘;李清照;林黛玉中图分类号:T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018-01一、弃妇之刘兰芝

2、《孔雀东南飞》是乐府诗集中的经典篇章,描述了一桩在东汉献帝年间发生的一场婚姻悲剧,创造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弃妇形象一刘兰芝。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让我们感到无奈,究其原因:第一,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思想,女性作为男性配偶有传宗接代之职责。刘兰芝在焦家几年并未子女;第二,焦母虽是女性,却完全成为了一位封建礼教拥护者,逼迫儿子以“无后”为由将刘兰芝休掉;第三,焦仲卿虽是男性,性格却软弱,无法成为刘兰芝的“依靠”。在男权主义和封建礼数的约束下,无论刘兰芝多么贤惠、孝顺,她与丈夫多么恩爱,幸福对于她而言都是非常遥远的,必将成为封建礼教下的弃

3、妇。另一个层面也反映出,一个女人将一生的幸福投注在一个男人身上是多么的可悲。其实在刘兰芝这一弃妇形象诞生前,《诗经》中已出现多篇以弃妇为主题的诗篇,深入刻画了女性被弃后的痛苦与无奈,以及对丈夫的埋怨。当然,《孔雀东南风》之后,也有许多以弃妇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如陆游《钗头风》屮就描写了自己与唐婉之间悲情故事。二、追爱之崔莺莺在《西厢记》这一戏剧中,描写了相国小姐崔莺莺与飘零书生张生之间的爱情故事。崔莺莺和张生在红娘的“千针引线”下,历经苦难,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封建礼教约束下,崔莺莺一直认为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从“休忧'文齐

4、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词中可以看出这一点。尽管崔莺莺心里有着这样那样的顾忌,也依然没有扌当住其追赶爱情的脚步,真挚描绘了一个敢于追求爱情的一个女性形象,同吋这么感情也得到了汇报。崔莺莺与刘兰芝同样为爱而执着,但一个是喜剧结局另一个却是悲剧结局,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时代不同、社会文化不同。刘兰芝处于一个封建礼教根深蒂固的年代,崔莹莹则不然,人们试图从长期封建思想下挣脱出来,崔莺莺追爱的成功正是这种思想的深刻表现,反应出人们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及女性挣脱封建礼教“枷锁”的意向。三、勇敢之红娘崔莺莺与张生之

5、所以能“有情人终成眷属”,红娘在其屮有着决定性作用。相国“赖婚”之虽举伤了张生,害了莺莺,却也激起了红娘极大不满。红娘为张生献计献策,为莺莺传书递简,不仅辛勤劳苦,还要忍受小姐的指责和夫人的棍棒,仍然坚定不移地站在张生的立场上,努力促成张生与崔莺莺的姻缘。当张生感激地对红娘说,“小生久后多以金帛拜酬小娘子。”红娘却反驳,“先生的钱物,与红娘做赏赐,是我爱你的金货?”足见红娘的刚正不阿、勇敢。红娘与媒婆的形象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媒婆在婚姻中充当着“中介”形象,红娘这一人物内涵并不只是一个牵桥搭线的人,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徳,即牺牲

6、自己,见义勇为;不辞辛劳,成全他人的幸福。正是在这种美徳的支撑下,才诞生了红娘这一个性鲜活的女性形象。四、怨妇之李清照“怨妇”的形象存在于女性婚姻和爱情遭受悲剧之吋,同样这也是封建女性的一种典型心态。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自己的《无寐二首》、《睡起二首》这样写道:背弹珠泪暗伤神,挑尽寒灯睡不成。卸却凤钗寻春去,上床开眼到天明。起床不喜匀红粉,强把菱花照病容。腰瘦故知闲事恼,泪多只为别情浓。词中将自己的相思之苦描绘地淋淋尽致,刻画出了自己身处悲剧婚姻的女性形象。正是由于婚姻的不幸,才早就了一位伟大的女性词人,创造了一系列经典宋词,并

7、在词屮刻画了“怨妇”这一形象。五、情圣之林黛玉《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众人所知的文学形象,她的多愁善感、愜气斗嘴、悲切鸣咽、才情都让人为之动容。当我们想到她在荷锄葬花、泣焚诗稿,我们体会了她的多情善感,当我们想到她不饶人的小性子,我们体会了她的愜气斗嘴,这样一个形象是美的却也是悲的。当贾宝玉和薛宝钗缔结连理,应了“金玉良言”的说法后,林黛玉注定要以泪洗面,偿还对贾宝玉的情,遂郁郁而终,将其塑造成了一个情圣的女性形象。参考文献:[1]王双,冯倩•汉乐府女性形象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0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