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913818
大小:84.50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8-05-15
《许地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忻州师范学院成教院(毕业论文)题目许地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2008级指导教师学员姓名赵永芳学号 2011年6月12日目录第一章绪言一、研究现状二、研究目的及意义三、研究内容第二章:选择女性形象创作的动因一、时代因素的激荡二、宗教思想的融汇三、自身情感的体验第三章:在“此岸”与“彼岸”之间寻找的女性形象一、现实神化的“彼岸”世界的女性形象(一)追求宗教之灵的彼岸意识(二)追求忍、顺、坚性格之圆(三)沟通东西方文化之魂二、神化现实的“此岸”世界的女性形象(一)追求现实执著与宗教的内在精神(二)追求坚与美的品格第四章宗教视域下的
2、女性形象的抒写策略一、异域场景的诗性设置二、性别选择的审美思考三、婚爱设计的宗教圣化第五章女性形象的历史审美特征一、女性角色的“对等”参与性二、女性的宗教依托性三、女性的远离政治及经济性结语参考文献【内容摘要】:许地山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是有着独特的个性的,她们“坚忍”、“顺从”、“无欲”、“善良”等,遇到不公平和误会也不主动去辩解,与世无争,借助宗教思想来解释个人人生的意义,因此她们是承载着作者的宗教性审美取向的“怪女”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文章从四个部分对许地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研究:一、选择女性形象创作的动因:二、在“此岸”与“彼岸”之间寻找的女性形象;三、宗教视域下的女
3、性形象的抒写策略;四、女性形象的历史审美特征。许地山塑造这些精彩的人物形象是有着特定的审美选择和宗教思想倾向的。时代因素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过他始终没有完全走入时代的浪潮中而是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有着很强的伸缩弹性。佛教、基督教、道教等都对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他的生长环境、爱情婚姻、人生经历等也对他产生了影响,这些加在一起使他选择了女性作为主要对象,让她们来完成宗教意义上的“女性之拯救”的使命。敏明、尚洁、惜官、麟趾、春桃、玉官等是几个代表性的女性人物,她们身上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她们在“此岸”与“彼岸”世界中坚定地寻找,不是寻找此岸的具体什么东西,而是对于一
4、种指引方向的寻找。前期的人物形象与后期的有着明显的不同,前期的人物大部分穿着宗教的外衣,用宗教的教义代替人物思想的升华,她们是“圣”与“顺”的化身;后期作品中的宗教思想已不易被察觉,是在现实的大地上构筑的审美想象,这时的女性人物是‘怪”与“真”的化身。许地山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主要是要完成宗教意义上的审美构筑和想象,她们是行走在现实人间的“圣女”,所以有着不一样的特殊的美。许地山在构筑小说时采取了一定的叙事策略,无论是异域场景的诗性设置、性别选择的审美思考还是爱情婚姻的宗教圣化,都体现了作者构思的精细和独特。他的独特性也使他的作品与同时期其他作家的作品创反大的不同,同时期的作
5、家如鲁迅、冰心、庐隐、王统照等都是与现实的社会近距离的接触和书写,他们虽然也是在构筑审美的虚构空间,但是都是在浪潮的漩涡里重构和整理,而许地山是处于游离的位置上进行宗教性的想象设置。女性角色的“对等性”、宗教依托性及远离政治、经济性都是他的独特之处。许地山的作品塑造了很多鲜明的精彩的女性人物,她们身上闪现了很多耀眼的光芒,给人们带来了审美的享受,但是由于作品中过多的进行宗教的书写,使文中充满宿命论的色彩,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以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关键词】:许地山;女性形象;宗教;坚忍第一章绪言一、研究现状许地山是现代文学史上有争议的作家
6、。20年代他的文章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异域情调、传奇色彩、浪漫风格给当时的文坛注入了鲜活的血液。他的作品一方面履行着他的“文艺为人生”的态度,塑造很多普通人的种种生存状态,另一方面又充满着浓郁的宗教色彩,含有宿命论的倾向,构筑着彼岸世界的话语想象空间。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许地山的作品在评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一阶段,人们比较注重对他单篇作品进行评论和研究。30年代到40年代初,他的创作主要是在香港,当时香港知识界和大陆保持密切的联系,对他作品的关注也是相当热门的。人们不再局限于单篇的研究,而是深入到他的思想、人品、创作风格、艺术趣味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并取得了
7、丰硕的成果。1941年他病逝后,人们纷纷写悼念他的文章。如冰心的《忆许地山先生》,雷洁琼的《怀念许地山先生》等。50年代到70年代,大陆两次出版了许地山作品选集,杨刚和郑振铎在序言中分别对许地山的思想给予了高度评价,但后来政治运动的频繁,关于许地山的研究的论文很少,主要是由于他作品的宗教色彩、宿命论倾向太浓,学术界以唯物主义、无神论作为衡量作品优劣的非常重要的标准,对许地山作品即便关注,也是充溢着批判的声音。但改革开放以来,思想界又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1978年第3期《徐州师范学报》发表了薛绥之的《论许地山》一文,揭开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