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876270
大小:7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02
《关于我区高技能人才培养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我区高技能人才培养思考一、问题的提出宁夏新闻网2011-03-01报道,我区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51万人,接近城镇从业人数的一半。其中初级工22.9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44.9%;中级工20.8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40.8%;高级工6.4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12.55%;技师9854人,占技能劳动者的1.94%;高级技师365人,占技能劳动者的0.07%o高技能人才7.42万人,比例为14.55%,与经济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比例一般为30%,初级工为15%相比,我们技能人才比重还很低,而且结构也不合理。特别高级技能人才,不仅与国际上比较有较大的差距,同我
2、国企业的实际需要也有很大的距离。据中国就业指导培训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企业对技师和高级技师实际需求是14%,供求相比相差".99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区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在制造、加工、务业领域,高技能人才更是严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这是我们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无论是从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太阳能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实际需要看,还是从国际的比较看,技术技能型的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我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关键。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十
3、分紧迫!二、培养思路基于现状,应充分发挥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和各类社会团体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构建和完善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校企合作为纽带,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社会化、开放式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一)、推动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职工培训制度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将企业职工培训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为职工创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生产技术技能的良好环境。1、认真作好员工生涯设计指导,努力打造“学习型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进行设计,每一名员工进入企业后,学习目标就应该是企业与个人共同的目标。企业从
4、组织的角度来考虑职业生涯设计,那么它既有利于企业发展,又有利于员工的成长;既有利于企业当前目标的达成,又有利于企业未来目标的实现,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促进个人目标的实现。未来企业对技能的强大需求也要求指导更多的新进员工从进入企业的那天起就朝技术技能型人才努力。注重企业学习氛围的建立,学习型企业强调的“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是一种构建企业完整培训体系和融入企业文化的良好工具和管理方法。它能使员工在一种快乐氛围中,激发自身的创新和主动学习的潜力,通过对这种学习力的培养,促使各种技能人才都能在自己的岗位和待遇上得到认同和展现。2、建立完善的企业技能体系技能开发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
5、使劳动者适应现代化生产,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措施。完善的技能开发体系以完备的企业职业教育体系为基础,可以保证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企业要充分依托自身职业教育资源,开展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等多形式的培训,打造一个完善的培训体系,提升技能人才的能力和素质。通过强化岗位培训,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及技术攻关、岗位练兵等活动,培养和形成一批技能带头人队伍。在企业推行企业培训师制度和名师带徒制度,建立技师研修制度,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实现绝招绝技的代际传承;积极开展班组长和技能带头人的培训。(二)
6、加强职业教育,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教育是基础,职业教育是关键。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专业化倾向明显,在德国70%的学生是通过专科院校成为技术人才,它把职业教育看作是“战后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澳大利亚有培训和继续教育学院280多所,承担了全国90%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任务;日本职业教育受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更加丰富,其职业教育趋于研究人才培养的个性化与体系化;美国的职业教育则是能够迅速对当地劳动力需要作出反应,使其课程设置、培训项目和教学方法跟上技术发展步伐。从这些发达国家可以看出,职业教育是高技能人才
7、成长的摇篮,它们的发展都离不开大批技术精干的高技能人才。我国的职业教育应不断研究国际职业与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动态,并以此为借鉴制定职业教育计划,才能更快发展。1.突出实用性,注重应用性,提升实践应用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突出实用性,注重应用性。在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加强技能操作训练,掌握所学专业工种的操作技能,加速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中的结合,拓展专业相关知识与操作要领,提升实践应用能力。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参与岗位技术改造、工艺编制、作业优化等,达到学为所用、课堂即岗位的学习效果,努力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