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855346
大小:4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1
《送别诗导学案(打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三诗歌专题复习编写人:陈昭凌多情自古伤离别——送别诗专题学习目标 1.积累送别诗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2.通过高考真题演练,逐步提高送别诗的鉴赏能力和解题能力。知识链接一、内容简介:送别诗词的形式标志是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例:《柳梢青送卢梅坡》《谢亭送别》《江亭夜月送别》《送友人》《春夜别友人》二、情感分类:(一)依依不舍的留恋、友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例:《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二)分手之后的孤寂、凄凉、沉重、落寞(三)情深意长的勉励、安慰、鼓励例:《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四)别后
2、情境的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关切、担忧、祝福、嘱托三、风格类型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等。但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一洗送别的伤感之情、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则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四、常见的意象习俗类意象1.柳
3、(折柳送别)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二则,“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2.酒(饮酒饯别----感伤祝福)5高三诗歌专题复习编写人:陈昭凌时间意象3.日暮 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夕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
4、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4.月亮 空间意象5.长亭---送别之地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等。6.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在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较为普遍,致使它在不是描写送别的诗词中,也浸染了离情别恨,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7.灞
5、bà桥---送别之地李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戴叔伦《赋得长亭柳》:“濯濯zhuó长亭柳,阴连灞水流。四、送别诗的特点1.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2.常用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对比衬托、虚实结合、修辞【学习过程】一、课堂研讨: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送友人归[南宋]郑思肖年高雪满簪,晚渡浙江浔。花落一杯酒,月明千里心。凤凰身宇宙,麋鹿性山林。别后空回首,冥冥烟树深。【注】凤凰:即大鹏。庄子所著《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5高三诗歌专题复习编写人:陈昭凌(1)这首诗的颔联是什么意思
6、?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答: (2)诗中的“友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答: 二、合作探究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诗后问题。淇上送赵仙舟王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注】祖帐:古代送人远行,在郊外路旁为饯别而设的帷帐。(
7、1)本诗颈联借景抒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5分)答: (2)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犹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更好?为什么?(6分)答: 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8分)送魏万之京李颀5高三诗歌专题复习编写人: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