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773516
大小:3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7
《巧妙设问,激发思维.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巧妙设问,激发思维有效设问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要突破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就是看如何通过有效设问去解决这些问题。师生、生生、生本之间是否会生产教学的悱愤与火花,是否会进入教学的高潮,是否能展开合作、讨论与探究,是否能实现生成与发展,关键都在有效设问上。同时有效的课堂设问,也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有效设问。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从以下的五个方面进行设问。关键词:质疑问难 求异思维 寻找规律 面向全体一、在引入新课处设问。学习新知识时,老师的设问要根据学生好新、好奇
2、等心理特点,抓住时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设问要有新颖性,具有吸引力,尽量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例如在教学十二册有关利息的计算时,为了使学生对怎样存款获得利息的多少有进一步认识,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我借助这样的一道题:李佳有500元钱,打算存入银行两年,可以有两种储蓄办法,一种是存定期两年的,年利率是5.94%;另一种是先存定期一年的,年利率是5.67%,第一年到期时再把本金和利息取出来合在一起,再存定期一年。请同学们想一想,应选择哪种存款办法得到的利息多一些?要怎样比较?谁能正确地做出判断?普遍
3、学生都存在好胜的心理,都想急于知道比较方法,当学生有了求知欲望的时候就会萌发探索兴趣,在跃跃欲试中被引入新课。在引入新课时,还要注意根据知识迁移规律,能以旧知识引新的,可在复习的基础上设问。又例如学习求圆锥的体积时,我先让学生复习求圆柱体的体积,在掌握求圆柱体的体积的基础上提问,如果把这个圆柱削成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时,你是否会根据这个圆柱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关系来推导出求圆锥的体积,怎样推导?在学生既感兴趣又欲要尝试时引入新课。二、在关键处设问设问要设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抓住了关键,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例如在教学
4、第十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时,我紧紧抓住“先通分”这个既是重点,又是关键的问题进行提问:+,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为什么要先通分?引导学生先观察图形,再讲述算理。这样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普遍学生较好地理解“先通分”这一关键,从而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再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指导学生解答“一个专业户种了杏树80棵,杨树300棵,要使杨树占果树总棵数的3,要种多少棵杨树?”一题时,只要抓住找出题中的不变量及其对应分率这一关键进行设问。题中的些量变化了?哪个量没有变?要用哪个量及其对应分率可以求
5、出现在所种果树的总棵数?引导学生找出了题中不变量(杏树的棵数不变)及其对应分率:杏树占现在果树总数的(1-), 问题也就解决了。三、在疑难处设问。学生难以理解或者容易混淆的知识,设问要恰到好处,既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也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教师要起着点拨、启迪作用,想办法为学生搭桥铺路,从而化难为易,这样更好地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例如比较质数与奇数;合数与偶数;这些既有联系又容易混淆的问题时,在教学时,我是这样设问的:(1)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对不对?为什么?(2)只有公因
6、数数1的两个数一定是质数,对吗?为什么?启发学生从概念上去区别,从而理解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与严格区别。再如指导学生练习“写出大于而小于的分数”时,教师可给予提示:比大而又比小的数就是这两个数之间的数。并且提问:怎样找出这两个数之间的数呢?启发学生用通分后翻倍的方法或先把分数化成小数等方法去寻找。接着,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四、在求异思维处设问。在小学的教学中,有些教材可以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通过设问,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变通性、独创性,以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能。如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求一题多解时,进行解题思路的解法
7、的发散,我围绕找等量关系列方程的思路及解法进行设问。例如在教第九册中的一道例题时,王阿姨买了苹果和梨各2千克,共花了10.4元,梨每千克2.8元。苹果每千克多少元?解题时教师提问,解这道应用题可以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怎样的方程?启发学生按照苹果总价、梨的总价和总钱数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解这道题,从而学生根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了不同的方程。1、抓住苹果总价+梨的总价=总钱数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2x+2×2.8=1.0.42、抓住两种水果的单价和×数量=钱数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2.8+x)=10.43、抓住总钱数-苹
8、果的总价=梨的总价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10.4-2x=2×2.84、抓住苹果的总价=总钱数-苹果的总价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2x=10.4-2×2.8五、在解题规律处设问。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发现、理解和掌握规律,在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归纳概括规律时精心设计提问。如学生学习了第十册中的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法则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