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1:隐喻及动词化语法隐喻.doc

实例1:隐喻及动词化语法隐喻.doc

ID:57701379

大小:2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9-01

实例1:隐喻及动词化语法隐喻.doc_第1页
实例1:隐喻及动词化语法隐喻.doc_第2页
实例1:隐喻及动词化语法隐喻.doc_第3页
实例1:隐喻及动词化语法隐喻.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实例1:隐喻及动词化语法隐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隐喻及动词化语法隐喻一、引言(略)二、隐喻及动词化语法隐喻(一)隐喻的类型学界对隐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领域进行分类。如根据英语隐喻的形式和意义将其分为四种类型:简明的隐喻,半隐性隐喻,隐性隐喻和复杂的隐喻。本体、喻体和相似点是深刻理解英语隐喻的前提。相应的翻译策略应以直译法为主,必要时选用意译法、转译法或合译法。此处的句子似乎与整篇文章无任何相关之处。(谭卫国,2007)比喻一般由本体、喻体和喻词等三部分构成。根据本体、喻体和喻词这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情况,一般把比喻分为明喻、隐喻(也叫暗喻)和借喻三类(张艳玲,2008)。容器

2、隐喻是Lakoff&Johnson提出的三种概念隐喻中本体隐喻的一种重要类型。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容器隐喻存在,这反映了两个语言民族隐喻思维的共性和差异性。(朱晓琴,2008)也可揭示人类认知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李瑛,2008)隐喻在复合词中的投射有不同层面。投射到词义层面,引起词义演变,可称为词义隐喻。投射到语素层面,产生喻体语素,喻体语素以其隐喻意义参与构词,可称为构词隐喻。真正能够产生新词的是构词隐喻。复合词构词隐喻的隐喻结构类型可分为喻体语素在前的借喻造词和喻体语素在后的暗喻造词。(颜红菊,2008)PeterNewmark

3、(1988)将英语隐喻分为六类:死隐喻;陈腐的隐喻;常用的隐喻;有所改变的隐喻;最近形成的隐喻和新颖的隐喻。(二)语法隐喻语法隐喻理论自Halliday(1985)创立后,得到广泛关注。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法隐喻理论植根于语言分层思想。从纵聚合角度看,语言符号系统由表及里分三层:音系层(phonology)、词汇语法层(lexicogrammar)和话语意义层(discoursesemantics)。里层被体现为表层,即话语意义层被体现到语法词汇层,语法词汇层被体现到音系层。具体说,话语意义层的参与者被体现为词汇语法层的名词,过程被体现为动

4、词,性状被体现为形容词,时间、地点、工具、方式等环境成分被体现为副、介词组。从横组合角度看,话语意义层的各功能成分如产生意义范畴的跨越,那么语法隐喻就发生了。这种功能成分转换反映到词汇语法层就是词类转换。如:(1a)Thedriverdrovethebustoofastdownthehill,sothebrakesfailed.(1b)Thedriver’sover-rapiddownhilldrivingofthebuscausedbrakefailure.在(1a)的两个小句中,drove和failed是表示过程的动词,但在(1b)

5、中,这两个动词分别转化成名词driving和failure,过程小句也就转化成名词短语,也就是说被名词化了。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隐喻的研究逐步深入,研究视野开阔,内容丰富,成果迭出。束定芳(1996)探讨了现代隐喻学的研究目标、方法和任务。窦栋有(2005:83)就隐喻句的推理和预设及其关系进行了阐述和论证。他认为,喻体和本体的相似关系就是隐喻句里的预设。隐喻论证舍弃差异,只求相似,由此及彼。不同点不管多少都无关紧要,逻辑推理只在相似点上进行。安晓杰(2005)着重指出,喻体在比喻中起最重要的作用,喻体运用恰当,本体的特征

6、和性质得以呈现和突出。聂炎(2006:44)论证了隐喻的四种功能:开辟认识世界的新途径;扩大人类的认识视野;加强认识深度,创造新的思想;提供类推证明,揭示事理。他认为,隐喻思维的具体形态是联想和想象。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将乙事物的意象图式投射到甲事物上,通过概念转化、语义转移或语义映射以达到把握、认知甲事物的目的。郑洪仁(2006:68)探究了隐喻辞格在语言中的具体运用,指出隐喻是语言艺术中的艺术,语言艺术中的花朵。与标题不相关(三)语法隐喻的类型(略)4三、动词化语法隐喻的实证分析(略)四、结论(略)参考文献:(略)1.文章选题

7、有较高的学术及应用价值,其实证研究也较为科学,观点新颖,有创新。但文中仍有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个别引用的句子似乎与本文要论述的主题无任何相关之处(见文中批注部分),这违背了学术论文有关引用的相关要求,让人有为了增加文后参考文献条目之嫌;二、有些部分的论述层次不分明,条理不清晰(见下文“商榷与建议”部分);三、文中提及“图”、“表”,但通观全文只见“表”不见“图”,不知是否遗漏,抑或表述有误?2.商榷与建议:文中第二部分“二、隐喻及动词化语法隐喻”及其下的分论点“(一)隐喻的类型、(二)语法隐喻、(三)语法隐喻的类型”的表述似乎较为

8、混乱。首先,“(一)隐喻的类型”一点中对隐喻类型的归纳概括力不够,似乎只是单纯地在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其次,第二分论点“4(二)语法隐喻”也有问题:既然标题是“语法隐喻”,但里面却有一整段表述是对中国近年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