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436840
大小:14.63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8-15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乡土中国》读书报告本书源于费孝通老师的“乡村社会学”课程,这里的文章都是在原有论文的基础上加以修改成稿。在我看来,不同于所接触的刻板的社会学教科书,费老的文章深入浅出,在用平实的语言在描述中国乡土社会的各个现象的基础上解释着社会学的深刻哲理。乡土社会是中国最广阔同样也是最特殊的一层社会,《乡土中国》描绘的当时乡土社会的现实对于探究如今中国的乡村有着很大借鉴意义。对于小时候曾生活于农村的我,阅读完该书对于其中一些章节有着自己不同的体悟。或许由于阅历有限和理解不深,其中的观点不尽正确,还望老师指正。一、基层社会乡土性的延续与发展“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开篇的
2、第一句话就清晰地表达了费老的观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实践者是农民,而在中国,农民、土地和乡村是密不可分的,这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当代中国有着八亿多的农民,形如华西村那样的乡村在基层社会少之又少,大多农民仍然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因此从表象上来看基层社会的乡土性并未随着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而改变。更深层次说来,由无产阶级斗争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由“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成功实施、依靠最广大人民所建立起来的新中国保持乡土性也是有着它历史本源的,所以《乡土本色》一节中所下的结论仍能恰当地描绘着当代中国。该节
3、中用到他与一位语言学家的交流让我印象深刻。研究语言的学者说道:“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的下去,不太有变动。”这一点在我曾生活的奶奶家感受颇深。每年清明一个家族的人都会聚到一块儿到村落的旧址(奶奶家搬迁过)扫墓,墓碑上记录着家族每家的家谱,似乎一块墓碑就是一个家族兴衰的见证。费老由此推及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乡土社会的人口流动是缓慢的。如今中国,当农民工成为常见词汇,当土地变为稀缺资源,当小康社会的口号催促着社会急速发展,似乎乡土人口流动缓慢渐渐
4、成为过去式。还是以老家为例,包括父亲在内的四兄弟,只剩下一家人维系着那片土地,而其他氏族很多的房子已成空宅。越来越多的乡下人由于接触了现代社会的种种,尽管仍成长于“土地”之上,但为了所谓的梦想离开这片土地,人口的流动变得频繁而迅速,“生于斯、死于斯”实际上在现今中国社会是趋于减少的。二、乡土社会的语言与文化费老在接下来用两节的内容探讨了“文字下乡”在当时那个时代的难以推行性。“在这基层上,有语言而无文字。不论在空间和时间的格局上,这种乡土社会,在面对面的亲密接触中,在反覆地在同一生活定型中生活的人们,并不是愚到字都不认得,而是没有用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在费
5、老师看来,乡土社会的面对面交流使得人们对文字的需求不如现代社会的人们那么大,“文字下乡”对于乡土生活并不能积极推动乡土社会发展。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对此感受颇深,村庄在空间上的狭小促成了各家之间紧密的联系,时常能看到三四十个人围着圆桌吃饭,五六个人坐在石上聊上一昼夜。相互之间的沟通不需要文字,壮语这样难以用文字具象出来的语言就能搭起沟通的桥梁。而我,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原来朗朗上口的壮语如今已变成晦涩难懂的“外语”,而每次与奶奶的交流都开始变得困难起来。现代化的教育更多地用具象的文字代替了语言,希望将语言规范化,事实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如果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
6、发生了变化,也只有发生了变化之后,文字才能下乡。”这就是费老的结论。如前文所谈,在我看来中国的乡土性仍然深厚不变,但文字下乡却以基本实现全覆盖,或许社会的发展并未完全契合费老师的预想,但他的观点仍启示后人,在面对面的乡土社会里语言的传承较之文字的传播要显得更为的重要。从那个年代“文字下乡”的提出到现今义务教育的基本全覆盖,“教育改变人生”这样的概念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深入人心,确实使得农民的知识水平较之过往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在城市生活当中,人们仅凭衣着就判断人的学识、素质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或许是现代社会的定性思维:乡下人“愚”。费老一直在文中辨明的就是“乡土社会中的文盲,并
7、非出于乡下人的“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性并未曾更改,农民对于现代社会越来越繁杂的规则的了解存在天然的空间阻隔。文字下乡、全面覆盖基础教育的政策初衷或许就是希望消除这样的阻隔,但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天然的造就了生活理念的差异,而生活在城市人们一直以自我的价值观去度量基层人民的生活方式,就导致了乡下人难以融入城市和现代社会人对他们的“另眼相看”。如今国家积极地推进城镇化道路,为的是使社会财富分享给所有人,但这笔“财富”往往就狭义地定义在物质,因此就有可能忽视了基层社会的乡土性。诚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如果乡土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