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421840
大小:2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8-16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必要性与现状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必要性与现状分析作者:何贝娜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7年第05期 摘要普通高中多样化是我国高中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普及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必然选择。然而,普通高中多样化过程中也存在办学理念空洞、对制度过度依赖、发展规划和目标不清晰等问题。因此,积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内涵提升、切实消除现有体制对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束缚、明晰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目标定位、制定立足现有基础又持续推进的工作策略并完善保障条件,是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向纵深推进的必然之举。 关键
2、词普通高中多样化必要性困境对策 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探索发展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1]。根据《纲要》精神,普通高中要在办学体制、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机制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实现多样化。由此可见,我国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进入了新时期。如今,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作为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成为国家与地方在制定教育政
3、策时所关注的焦点。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发展不仅写入纲领性文件《教育规划纲要》中,同时还双管齐下,鼓励各个地区、各个学校积极改革,进行探索试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和特色,促进普通高中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一、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必要性 普通高中作为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阶段,在学生的教育生涯中担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实现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发展,有着教育发展改革趋势和教育现实需要等方面的考量。 1.普通高中多样化适应我国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
4、 义务教育普及以来,高等教育迅速进入到大众化阶段,我国教育的发展开启了新纪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诉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2]。因此,对教育的改革刻不容缓。传统的高中教育,升学是唯一的指标,高考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鉴于这样的背景,高中学校就以分数为指标,以升学率为导向,一切唯分数论。成绩好的学生进入大学继续深造,成绩不好的就终止学业或者进入一些普通中职学校。唯分数论把学生按照成绩明确分流,无暇顾及学生的特长发展
5、和需求,不利于多样化人才的培养。所以,我们必须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改变过去的错误做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实现自身的个性化发展。此外,还要对高中的办学模式进行改革,增加灵活性和开放性,建立综合多元的评价机制,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杰出人才。 2.普通高中多样化是调整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的需要 高中作为高等教育的前一阶段,一直承担着向高校输送优秀人才的任务。但是,由于以升学为目的的高中阶段教育只
6、关注学生成绩,所以高中阶段学校类型不多,模式也比较单一。1995年出台的《关于大力办好普通高级中学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改革普通高中的办学模式,逐渐形成三类模式的高中:第一类高中,以升学预备教育为主,为高等学校输送生源;第二类高中,通过分流,办成兼有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的学校;第三类高中,主要以就业预备教育为主,培养职业人才[3]。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各方面特长,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地方可以建立特色学校,或者在普通高中学校内部开设特色班,以培养多样化人才。此后,国家又颁布了《加强薄弱普通高级中学建
7、设十项措施的通知(试行)》,改革农村薄弱高中办学模式,丰富其办学模式,发挥本校优势,建设特色学校。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高校扩招,学校以升学为主,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进程曾一度被搁置。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发展职业教育又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至此,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重新被重视,国家开始试图调节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之间的矛盾,并尝试建立特色高中和综合高中。 3.普通高中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人,而高
8、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一阶段开始塑造,个性形成和自主发展在这一阶段开始显现。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接近成年,他们除了要学习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对自己以后的人生进行规划和设计[4]。但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抑制了他们的自主发展,除了学习和成绩,他们的高中生活已经承载不了太多的压力,“高分低能”成为他们新的标签。以升学为目的普通高中培养出来的学生,死板、机械、缺乏创造性,这是应试教育的悲哀。为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