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折线统计图_教案教学设计.doc

复式折线统计图_教案教学设计.doc

ID:57317787

大小:24.1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8-11

复式折线统计图_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复式折线统计图_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复式折线统计图_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复式折线统计图_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复式折线统计图_教案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教材p74-75复式折线统计图例题、练一练和p76练习十三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会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能应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忆铺垫  1、提问:我们已

2、经学过了折线统计图,它有什么特点?  (形象直观,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直观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谈话: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复式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体悟  1、出示表示北京市2007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折线统计图。  (1)提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呢?(互相说说)  你知道北京市2007年哪个月的降水量最多吗?哪个月最少呢?  (2)你能根据图中折线的整体形态,说说北京市2007年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吗?  2、出示表示常州市市2007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折线统计图。  提问:根据这幅统计图,你又能知道些什么?  (1)提出新要求:如果要比较这两个城市200

3、7年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怎么办?有什么好的建议吗?(让学生思考,指名口答)  (2)当学生提出可以逐一比较这两个城市各月的降水量,并计算出相差数时,可启发:用这个方法确实可以解决刚才的问题,但显得比较繁琐。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能很快看出呢?  小结:这两幅统计图确实可以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板书的“折线统计图”前添上“复式”,完成课题板书)  要将这两幅图合成一幅图,你认为有哪些地方需要变化?(学生思考)多媒体演示合的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  3、出示合并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1)提问: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表示北京市、常州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

4、是哪条折线?  明确图例表示的意思:所以,我们要在右上角加一个图例。为了能清晰的表示两个量,我们可以用实线与虚线来表示。也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来表示。  这幅统计图完整吗,还差什么?标题、制图日期。  (2)启发: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吗?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小,说明了什么?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大,又说明了什么?  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以及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3)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分别从每个城市各

5、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两个城市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  三巩固练习  每个学期结束前体育老师要给同学们测量身高体重,看看你的身体素质是否达标.  (一)完成“练一练”  1、出示图和问题(这是我国6—12岁男女生平均身高的统计图)  请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与同桌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3、你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与同龄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比,怎么样?当出现学生身高明显低于平均身高时,教师问其他同学:你们想对他提什么建议吗?(注意营养均衡,加强体育锻炼)  小结:我们可以利用统计图中的信息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你能根据统计表

6、中的信息,制作相应的复式统计图吗?有信心吗?  (二)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  (1)出示教材  (2)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  视频展示学生的作业,让学生说一说画的过程,引导互相评价,修改或完善所画的折线统计图。  (4)多媒体出现绘图过程。  (5)你是喜欢看统计表还是统计图呢?为什么?  小结: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折线有起伏变化,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以及增减的变化趋势,而且便于数据的比较。  四、联系实际  想一想,生活中还从那儿见过这种复式折线统计图?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你想提醒其他同学要注意什么吗?感谢您的阅

7、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