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6-学校成员的态度课件.ppt

管理心理学---6-学校成员的态度课件.ppt

ID:57289905

大小:149.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8-10

管理心理学---6-学校成员的态度课件.ppt_第1页
管理心理学---6-学校成员的态度课件.ppt_第2页
管理心理学---6-学校成员的态度课件.ppt_第3页
管理心理学---6-学校成员的态度课件.ppt_第4页
管理心理学---6-学校成员的态度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管理心理学---6-学校成员的态度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学校成员的态度第一节态度概述一、态度的定义态度是个人对于同一对象的数个相关联的信念的组织。这个定义强调的是内在信念的组织,偏重于态度的认知因素态度是对抽象或具体的对象或主张的肯定或否定的情感反应。这个强调赞成与否,喜欢与否,偏重于态度的感情因素。态度是根据经验而组织起来的一种心理和神经的准备状态,它对个人的反应具有指导性的或动力性的影响。这个定义强调的是行为反应的准备,偏重于态度的意向因素。总之,态度是主体对特定对象作出价值判断后的反应倾向。对特定对象作出价值判断,就是认识特定对象,并产生相应的感情体验。而反应倾向就是行为意向二、态度的成份态度是由认知、感情、意

2、向三种成份构成的。态度的认知成份是带有评价意义的叙述。叙述的内容主要包括主体对态度对象的认识与理解,以及赞成或反对。态度的感情成份是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感情体验。它主要表现为尊敬与轻视、同情与排斥、喜欢与厌恶等。态度的意向成份是主体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即行为的准备状态,准备对态度对象作出某种反应。不过,态度的三种成份也有不一致的时候。即认识是一回事,感情与意向却是另一回事。研究证明,态度的三种成份之间关联程度不尽一致。一般来说,感情与意向的相关高于意向与认知、感情与认知的相关,因此有的心理学家认为感情成份是态度的核心。三、态度的性质态度之所以区别于其它心理现象,是因为它

3、有独特的性质。态度的对象性。态度反映了主体与客体特定的对象性关系。态度的内在性。态度是内隐的心理现象,有时人们不能从外部直接观察它,只能通过人的行为间接地推知。态度的持久性。任何态度的形成都要通过较长时间的孕育,因此,态度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持久性。态度的工具性。价值是态度对象对主体的意义。一般来说,事物无非六种价值,理论的价值、实用的价值、美的价值、社会的价值、权力的价值、宗教的价值。通常情况下,主体对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价值大的事物持肯定态度,反之则可能持否定态度。四、不正确的态度-偏见偏见是主体在缺乏充分根据的情况下对态度对象持有的不公正态度。对自我的否定性偏见,

4、是妄自菲薄,对他人的否定性偏见叫歧视。偏见的特点:一是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为根据。二是受刻板印象的制约。三是含有先入为主的判断。五、态度的表现(一)语言表现 当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时,人们就可能表现出自己的态度。这里所说可能,还要区分:首先,语言表达的意见不一定都表现态度。其次,语言内容与语调不一致的情况。(二)感情表现(三)行为表现第二节态度的测量一、量表测量(一)李克特量表(二)语义差异量表二、其它测量自由反应法 即测量者给出开放式的问题或刺激物,不提供任何可能的答案,要求被测者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答案行为观察法生理反应法。其做法是通过检查被测者的生理变化测定其态

5、度,因为态度可以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理反应。第三节态度的形成与改变一、态度形成与改变的过程(一)宏观过程态度形成与改变的宏观过程是人的社会化过程的一个方面。个体对事物的反应就具有了一定的倾向性。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就必须改变态度或形成新的态度,以求与社会的一致。态度与社会的适应过程是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一方面,态度是适应环境的产物,而且是适应环境所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已经形成的态度使人具有了倾向性和反应的相对稳定性,这客观上制约这人们对社会影响的接受已经改造。态度的形成过程正是一种形成和改变不断交替的辩证发展过程。(二)微观过程该过程是指特定态度的形成或改变过程。这

6、也是主体在与态度对象相互作用的情况下,认识态度对象,产生感情体验,形成反应意向,并做出行为反应的过程。其中认知、感情、意向、行为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前后相继关系,而是交互影响的关系。凯尔曼提出了态度形成与改变过程的“服从”、“同化”、“内化”三阶段说。态度形成与改变的宏观过程与微观过程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宏观过程指导、调节微观过程,微观过程表现、充实宏观过程。二、态度形成与改变的理论(一)学习理论学习理论认为态度形成和改变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过程。因此,它既适用于其它方面的学习,也适用于态度的形成和改变。1、经典条件反射的观点2、操作条件反射的观点3、示范和观察学习的观

7、点(二)功能理论功能理论认为态度的形成和改变有深层的心理根源,而态度的功能与心理根源是一致的,也就是态度能满足个体特殊的心理需求。卡兹认为人们的态度主要发挥着调节、自我防御、价值表达、认识四种功能。史密斯等认为态度的四种功能:社会适应、外化、对象评估、表达的品质。结合起来分析:1、调节或社会适应的功能。2、自我防御或外化的功能。3、认知或对象评估的功能。4、价值表达的功能(三)认知理论1、平衡理论 海德创立。该理论着重分析由一个认知与两个态度对象之间的三角关系。三者具有态度上的联系。反映在认知主体的认知结构中的这个三角关系可以是平衡的,也可以的不平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