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278393
大小:146.3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8-08
《二次函数背景下的几何问题线段最值问题公开课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二次函数背景下的几何问题------线段最值问题公开课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二次函数是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继续和发展,它位居初中阶段三大函数中的首位,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也为以后更高层次函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以二次函数为背景的试题常受中考命题者的青睐,能够全面考查用数析形的技能与计算能力,这也是学生将来学习高中数学知识所必备的.命题一般不会用以纯函数的形式出现,而是结合几何图形或点的运动使几何图形发生变化,从而让代数与几何有机结合起来.随着对《课程标准》基本理念被更为广泛和更为深入地认识,对“合情推理”与“数学活动过程”的考查也呈增强之势.而二次函
2、数背景下的线段最值问题近年来屡屡出现在各地的中考试卷中,这类问题往往是利用重要的几何结论(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垂线段最短等)及二次函数的性质求最值.这类问题大多是“将军饮马”模型的变式应用,试题通过考查点在直线上运动时与它相关线段的最值情况,不但能了解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能力,而且还能通过让学生对“动”与“定”之间的关系的思考,深入了解学生在图形的运动变化中探究几何元素之间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的能力与识别能力,体现新课程对学生几何探究活动过程、合情推理能力的要求.2.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基于学生完成第一轮知识板块复习所
3、进行的提高数学解题技能的专项复习,虽然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过最短路径问题,但很多学生对于从复杂图形中分离出基本图形仍有困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能正确、快速地分离基本图形,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而且通过几何模型、函数模型的逐渐深入地学习,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到解决线段最值问题的实质.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演绎推理,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能在一定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中获取一定的数学新知识,但在数学的说理上还不规范,集合演绎推理能力有待加强.3.教学
4、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落实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会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及最值等.(2)熟练掌握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根据问题建构几何模型,解决因动点产生的二次函数背景下的线段最值问题.(3)能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根据问题建构函数模型,解决因动点产生的二次函数背景下的线段最值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探索用几何模型求线段最值问题中挖掘图形本质,最基本的原理、法则,实现多题归一.(2)经历探究用函数模型求线段最值问题,体会二次函数的应用价值和二次
5、函数模型对解决最值问题的优越性.(3)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并从中体会及感悟化归与转化、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数学建模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具体体现和运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对比等方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由简单题入手逐渐提升,从而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有兴趣和积极性参与数学活动,从中体会及感悟科学的思想方法所蕴涵的意义和作用,并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4.教学重难点重点:能运用几何模型和函数模型解决因动点产生的二次函数背景下的线段最值问题.难点:提
6、高运用函数知识与几何知识解决数学综合题的能力,掌握模式识别的解题策略.5.教学策略(1)探究引导策略:探讨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2)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互相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3)问题串设计策略:运用有序的问题串有层次地灵活呈现问题,组织教学内容,提出有启发性的引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到探究规律的学习当中.(4)鼓励、激励策略:积极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6.设计理念:从近年的中考数学题型来看,经常考查二次函数背景下的线段最值问题,而这部分题目在中考分析中,失分率
7、很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线段最值问题在教课书虽然没有专题讲解,但却给出了它的模型.学生对线段最值模型的陌生由于当时的学生理解水平有限等条件下,教师在当时的教学中对教材例习题的拓展延伸程度相对低,因此在初三的综合复习中对此进行专题复习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设计本节课的思路是想通过对此类题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拓展、再创造,利用例题、习题的潜在的价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重结论轻过程”向“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方向发展,使学生挖掘隐含问题的本质属性,从而达到“做一题,会一类,通一片”的解题境界.希望能通过此复习达到预想的目标.7.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导学练,教案(2
8、)课前让学生分组合作交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