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190604
大小:295.50 KB
页数:52页
时间:2020-08-03
《高校教师备课与教案撰写艺术.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校教师备课与教案撰写艺术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份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前苏)“任何人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青年教师将会面临哪些问题问题1——满堂灌新老师总想在课堂上多讲点,总觉得自己讲得越多,学生也学得越多,结果一堂课下来,自己讲得很累,但学生还是不知道这堂课究竟讲了些什么。讲的内容过多,学生根本来不及归纳思考,昏昏沉沉的,一点要领都没有,这叫“贪多嚼不烂,消化不良”。青年教师将会面临哪些问题问题2——照本宣科有些老师把书背
2、得滚瓜烂熟,一堂课几乎把书本中的内容,一字不漏地在课堂上背了一遍,这样的课失去了上课的意义,老师功夫没少下,效果就不必说了,这叫“死记硬背,囫囵吞枣”。青年教师将会面临哪些问题问题3——不会把握课堂时间有时候20分钟不到就没内容讲了,有时候到下课铃响了,问题还没讲完,只好压堂。一压堂学生精力就不集中,根本听不进去你在上面讲些什么,效果很差等等。思考几个问题:备课有必要吗?备课就是备教材?备课等于写教案?备课就是教材变讲稿?备课是教师在授课前对教课过程、环节、内容所作的必要的准备工作。课前精心设置做好授课准备,让学生能听懂,有兴趣,激发学生的求
3、知欲,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若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需要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有针对性采取一些措施提高备课成效。备课教案板书教学语言教学方法一、首先要提高对备课的认识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称为备课。如:熟悉材料,研究新课标,收集材料,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学情,准备教具,课前实验,选择教法、学法、设计习题等。第一部分教师与备课艺术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备课是加强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预习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第一部分教师与备课艺术备课其核心是课堂教
4、学设计,它是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否认真的重要条件。备课是一个整体概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备课就是写教案。必须把备课当作教学工作中一项整体工程来对待。第一部分教师与备课艺术1、什么是备课?让我们先看看备课不是什么。第一,备课不是“不得已而为之”。第二,备课不是写教案。第三,备课不是把教材变成讲稿。第四,备课不是老师自我讲授的安排。第一部分教师与备课艺术第一,备课不是“不得已而为之”“不得已而为之”和“有心为之”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被动、而后者是主动的。教师只有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对教材教法钻研中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备课才能做到“有心为之”。第二,
5、备课不是写教案教案并非备课的全部。作为教师,必须正确把握备课和教案的关系,不能为写教案而写教案。第三,备课不是把教材变成讲稿备课当然不能不备教材,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还要想方设法驾驭教材。在倡导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今天,教学仅仅转述教材内容的做法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设想相去甚远。第四,备课不是老师自我讲授的安排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备课不是老师自我讲授的安排。2、那备课是什么呢?第一,备课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对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进行具体计划,从而预设教学的系统或程序,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
6、的有效生成。2、那备课是什么呢?第二,备课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起来,学生就可能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学习就可能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要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活动。2、那备课是什么呢?第三,备课是知识的内化与活化。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首先是教师对客观的教学内容进行内化,使其成为不断促进自己发展的支点;紧接着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内化。如果教师没有内化自己的的教学内容,学生就很难做到知识内化。2、那备课是什么呢
7、?第三,备课是知识的内化与活化。活化就是让静止的、僵硬的和没有感情的知识变得动态、鲜活和充满感情。知识活化是教师想象力充分释放、创造力充分展现的过程。第四,备课是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的进度,同时还要进行课堂观察。但是,这种观察只能把注意到的复杂多样的现象储存到大脑中,作为课后进行反思和研究的材料。因此,对学生生活世界和学习世界的真正关注与研究是在备课的过程中完成的。学生有哪些需要特别关注和引导的地方?学生之间到底有哪些差异?通过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8、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和谐发展。“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在看到学生的共性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承认差异存在、尊重学习个体差异的前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