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与临床应用课件.ppt

成分输血与临床应用课件.ppt

ID:57124008

大小:132.0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20-08-01

成分输血与临床应用课件.ppt_第1页
成分输血与临床应用课件.ppt_第2页
成分输血与临床应用课件.ppt_第3页
成分输血与临床应用课件.ppt_第4页
成分输血与临床应用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成分输血与临床应用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成份输血与临床应用成分输血概述成分输血是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把全血分离制备成各种较浓和较纯的制品以供临床输用。血液成分包括血细胞成分和血浆成分等。血细胞成分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成分有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冷沉淀以及其他凝血因子。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血液成分制备方法目前可分为两种,一种为手工制备;另一种是用血细胞分离机从单一献血者采集高度浓缩的某种成分,而将其他成分回输给献血者。1818年Blundell第一次把血液输给严重出血的产妇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随后人们逐渐认识到输血在临床治疗的重要地位。但一直沿用输

2、注全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伤的急救中需大量的全血,而全血当时只能保存7-10天,出现全血供应不足,以至不得不把全血分离成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回顾成分输血的发展史这时发现血浆的输注有良好的抗休克作用,于是在抢救伤员时被广泛使用。血浆成分的大量应用促进了血细胞成分的分离、保存和应用的发展,战争结束后延续为民用。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塑料工业的发展和大型冷冻离心机的制造成功,为血液成分分离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促进了成分输血的发展,这是输血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现在临床医生逐步认识到成分输血的优越性,全血输注则相应减少,

3、成分输注比例逐年增加,到80年代末西方发达国家成分输血占总输血量的比率达到80%-95%。回顾成分输血的发展史我国90年代末个别地区达到90%以上。目前国内外已经把成分输血的比率作为某国家或地区输血技术是否先进的标志,同时根据临床情况输用适宜成分也是衡量临床医师水平的标准之一。目前用物理方法制备各种血液成分的分离技术、质量水平控制已经标准化,临床应用剂量与适应证均已成熟,并在此基础上正向纵深发展。1992年美国提出成分输血向新一代发展,主要是肝细胞的提取、保存、移植和继承性免疫治疗及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制备各种血液成分,21世纪成

4、分输血又面临一个崭新时代的挑战。回顾成分输血的发展史成分输血的优点成分输血之所以能迅速发展,在于较全血输注有很多的优越性。1、疗效效果显著(高效):高纯度、高浓度、容量小、针对性强、疗效显著。成分输血的原则是确定患者缺什么成分补什么成分,将全血中的某种成分分离、纯化得到高浓度、便于保存和运输的血液制品。成分输血的优点2、成分输血可以降低输血反应(安全)。目前已知的各种血细胞及血浆蛋白抗原系统繁多复杂,全世界50亿人群中除同卵双胎外,几乎没有完全同型者,可见全血输注同种免疫机率很高,易于形成各种免疫输血反应。单一成分输注可避免输

5、入不必要的血液成分所引起的输血反应,并且可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比率。特别对老年人、儿童及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可以减少输血容量,降低心血管的负荷,避免心力衰竭的发生。3、节省血源、例如要提高患者血小板3×1011需输机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约250ml左右,如用全血需3000ml以上;4、有利于保存血液的各种有效成分。如PC于22℃震荡可保存5-7天,Ⅷ因子、Ⅴ因子可在-30℃一下保存1年,上述血液成分在4℃保存的全血中短时间内即会失效或失活。根据临床需要,目前德州市血站提供的血液成分主要有4类,7个品种。分别是:全血类:全血(滤除白细胞

6、);红细胞类:悬浮红细胞(滤除白细胞)、洗涤悬浮红细胞(滤除白细胞);血浆类:病毒灭活血浆、冷沉淀;血小板类:新鲜集采血小板、冰冻血小板。血液成分制品的分类全血的制备目前采取的方法是过滤法在封闭条件下让血液通过虑盘滤出血液中的白细胞,所制成的血液制剂为滤除白细胞全血。全血并不全,理由是: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所谓ACD抗凝血保存21天或CPD-A抗凝血保存35天,都是指红细胞在2±4℃保存期末,输入人体后24-48h红细胞存活率达70%以上的保存天数,而不是指所有的血液成分。血小板需要在22±2℃平衡震荡条件下保存;白细胞

7、中的粒细胞很难保存,生存期只有8小时;Ⅴ因子和Ⅷ因子是不稳定因子,在全血中保存1~3天活性丧失50%。全血的特点是血液中99.99%以上的白细胞已经去除,使得HLA抗原作用较弱,可减少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及HLA同种免疫的发生,且降低了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全血(滤除白细胞)的特点全血适应症主要适用于同时补充红细胞和血容量的情况,例如:换血、大失血等。急性大量出血如产后大出血、大手术或严重创伤时,患者丧失大量血液,红细胞和血容量明显减少。体外循环心肺手术时,常用体外循环,以前常用全血作泵底液,现在主张配合白蛋白和晶体液,可冲淡

8、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以避免术后肾功能衰竭。慢性贫血患者。全血输注剂量及方法输血量和输血速度需根据适应症、年龄、贫血程度、患者的一般状况以及心肺情况等决定。一般来说,对一个体重60kg血容量正常的贫血患者,输注400ml全血约提高血红蛋白(Hb)10g/L;对大量出血或休克患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