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中庸的结构.ppt

四书五经中庸的结构.ppt

ID:57069421

大小:377.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7-31

四书五经中庸的结构.ppt_第1页
四书五经中庸的结构.ppt_第2页
四书五经中庸的结构.ppt_第3页
四书五经中庸的结构.ppt_第4页
四书五经中庸的结构.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书五经中庸的结构.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庸》的名义《三礼目录》:“名曰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北宋程颐:“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章句》:“中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名。庸,平常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就性而言为中,就情而言为和;就体而言为中,就用而言为和;就静而言为中,就动而言为和。《中庸》的名义简言之,人如果能透过修学的努力,发挥“中”的性体之应用功能,以待人接物,则必定能有效地从源头上来约束其喜怒哀乐之情,而达到“和”的境界。

2、这种以“中和”而贯天人为一的思想,可说是《中庸》一书的血脉所在。郑玄所谓:“庸,用也”,说的是“中庸”即“中之为用”。程颐、朱熹说的“中”,都不是从本性讲,有些消极、被动的意思。程颐说“庸”是“不易”、“天下之定理”,含混抽象,不知所云;朱熹说的“庸,平常也”,没有真正体现“中庸”的深刻含义。《中庸》的作者《中庸》,一直以来都认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作品。《史记·孔子世家》:“伋字子思,年六十二。尝困於宋。子思作《中庸》。”郑玄《三礼目录》:“孔子之孙子思作之。”郑樵《通志·礼经考》:“孔子之孙子思伋作《中庸》。”朱熹《中庸章句序》:“《中庸》何为而作

3、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宋以后有人提出异议,如清代翟灏《四书考异》。后人怀疑的理由主要是《中庸》中有《孟子》里面的文字,甚至还夹杂着汉儒的文字,如“车同轨,书同文”之类。《中庸》是先秦古书,可能有后人的加工、改易。《中庸》的结构《中庸》在《礼记》里,原仅一篇,并未划分章节。到后来,说法就趋于歧异,有一卷、二卷、二篇、三卷、五卷、十二卷、十三卷、十七卷、四十七篇与四十九篇的不同。一卷如梁武帝的《中庸讲疏》、二卷如戴颙的《礼记中庸传》(以上见《隋书•经籍志》)十三卷如陈尧道的《中庸说》(见《宋史•艺文志》)李翱《复性书》所谓四十七篇与《孔丛子•

4、居卫》篇所称四十九篇的两个说法,由于无确证,无法令人采信。这些不同都是加上疏解文字后所得的篇数、卷数,在原文上并没有长短多寡的差异。《中庸》的结构为了疏解的方便,孔颖达大略地分为两卷(即《礼记正义》第52、53两卷)33节。朱熹《中庸章句》,则依据内容组织,重新调整,析为三十三章,可综合为四大段落:第一段,仅一章。自“天命之谓性”至“万物有焉”止。朱子说:右第一章,子思述所传之意以立言。首明道之本原出于天而不可易,其实体备于己而不可离。次言存养省察之要。终言圣神功化之极。盖欲学者于此反求诸身而自得之,以去夫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扬氏所谓一篇之体要

5、是也。其下十章,盖子思引夫子之言,以终此章之义。《中庸》的结构第二段,凡十章。朱子说:“此下十章,皆论‘中庸’,以释首章之义。并引游氏曰:“以性情言之,则曰中和,以德行言之,则曰中庸。”又说:“盖此篇大旨,以知、仁、勇三达德为入道之门,故于篇首即以大舜、颜渊、子路之事以明之。舜,知也;颜渊,仁也;子路,勇也。三者废其一,则无以造道而成德矣。”第三段,凡九章。关于首章,朱子说:“盖以申明首章‘道不可离’之意也。”其下八章,杂引孔子之言以明之。又说:“篇内语‘诚’始详,而所谓‘诚’者,实此篇之枢纽也。”《中庸》的结构第四段,凡十三章。朱子于第二十一章下说

6、:“子思承上章夫子天道、人道之意而立言也。自此以下十二章,皆子思之言,以反复推明此章之意。”于第三十三章下说:“右第三十三章,子思因前章极致之言,反求其本,复自下学为己谨独之事,推而言之,以驯致乎笃恭而天下平之盛,又赞其妙,至于无声无臭而后已焉。”“盖举一篇之要,而约言之,其反复丁宁示人之意,至深切矣,学者其可不尽心乎!”朱熹《书中庸后》:《中庸》一篇三十三章。其首章,子思推本先圣所传之意以立言,盖一篇之体要。而其下十章,则引先圣之所尝言者以明之也。至十二章,又子思之言,而其下八章,复以先圣之言明之也。十一章至于卒章,则又皆子思之言,反复推说,互相发

7、明,以尽所传之意者。某尝伏读其书,妄以己意分其章句如此。《中庸》的内容《中庸》的内容,包罗虽极广泛,但作者却采用“整零整”的篇章结构,很有系统地把它充分阐发出来。朱熹: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理解《中庸》一书,最关键的在第一章。《中庸》的内容《中庸》第一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

8、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首明道之本原出于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