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究.ppt

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究.ppt

ID:57048732

大小:280.0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20-07-28

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究.ppt_第1页
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究.ppt_第2页
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究.ppt_第3页
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究.ppt_第4页
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张斌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生物组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究实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基因的分离定律”课例研究背景:提高每个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思维是科学能力的核心,在学科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科学发现史中科学家建构理论时所选择的研究方法和思维过程能启迪学生思维。我们教研组利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史料进行了尝试。第一轮上课课堂上,利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资料,引导学生分析、体验孟德尔发现问题、假设推理、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对实验选材的巧妙、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进行统计学分析、环环相扣的探究程序深有体会。在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教学中,本来,教师预期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却出乎意料,学生轻松地标示出每个豌豆的基因组成。第一次研讨分析了学生“成功”解释分离现象的原因:在初中生物学中学习过基因、生殖过程中基因的传递。但对基因为什么这样传递的原因并不清楚。“有效思维”不意味着让学生简单再现已有的知识,更应更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演绎、批判。将生殖过程中前后代的基因传递与减数分裂过程相结合。第二轮上课在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描绘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随染色体变化而变化的过程。学生思维量明显加大。但一堂课时间有限,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却没有呈现,而是在学生利用减数分裂过程分

3、析基因的传递后,匆匆给出分离定律。第二次研讨虽然通过与减数分裂的联系加大了分析、综合等思维深度,但不合理的时间安排,隔断、颠倒了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的完整过程,而严谨、环环相扣的探究程序却正是需要学生深深体会的内容思维的流畅性同样重要。调整教学流程,第一节课完整呈现孟德尔的研究过程,不纠结于基因分离的分析。第二节课,在前置性训练环节,引导学生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分离实质。第三轮上课完整呈现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资料,引导学生体验孟德尔研究方法和思维过程的巧妙。结合减数分裂过程分析基因分离的实质。反思: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思维究竟是什么?在《基因分离定律》三次授课中,教师们的研究主题是

4、如何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在不同阶段教师对此有不同的理解,表现出不同的教学行为。①有效思维不能是简单的模仿或知识再现以获得正确答案的过程②有效思维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构建新的认知结构。③有效思维要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技巧,完整呈现科学发现史中科学家的思维过程,对学生的有效思维起到引领作用。课例: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讲述教学背后的故事”——为何这样进行教学的研究思路课例不是教案教案:课前预设的文本计划课例:实际发生的教学实例课例不是课堂实录课堂实录:对课堂的客观记录课例:教学行

5、为和为何这样授课的思路课例不是论文论文:旁征博引大量教学片段阐述一系列观点课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行为和反思课例研究:有主题、有目标、有方法、有基点地研究一堂课如何改进,而且这个改进过程对于我们改进一类课有所启发。是传统教研活动的精致化研究。课例研究的一般流程问题设计上课、观课反思研讨总结课例研究的目的:改进教学,发展自我为自己而研究,在研究自己课例研究的形式以课为载体重视非正式课题研究行动中研究 行动中学习课例研究的方法课例研究的过程强化合作交流 开发差异资源个性化情境化的知识教学行为的连环跟进课例研究的成果课例研究的类型:问题式主题式混合式课例研究的常见形式一课多轮同课异构总之

6、:课例研究是一种实践性的研究,以具体的一节课为对象展开,解决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把研究融入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的全过程是教学研究的有效形式课例的要素构成主题与背景情境与描述问题与讨论诠释与研究谢谢!实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小学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课例研究为什么要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理解。我们教研组决定围绕“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展开研究。沈老师的一堂公开课成为了我们研究的开始。沈老师课的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100以内不退位和退位)。我们教研组的全体老师和区教研员何老师一起观了沈老师的课。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100以内的口算减法。(教

7、师揭题“两位数减两位数”后,呈现春游情境图。)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春游你想花多少钱?(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边上板书86、42、36、49、28)。师:根据黑板上的这些数据能不能提出一些减法问题,并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算式了一些算式,比如:86-42,49-28,86-49,42-36等,并且按退位和不退位的情况分类板书)师:我们选“86-49”来算一算答案是多少?(学生回答:47,37)。师:到底是47还是37?谁来说说理由?生:是37。因为86减40等于46、46减9等于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