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922872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7-24
《有害有机物对食品的污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水体污染中酚类物质和石油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1)酚对植物的影响表现在:低浓度酚促进庄稼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酚对作物无害,高浓度则产生蓄积;植物本身含有一定量的酚类化合物,同时从含酚水和土壤中吸收外源酚,酚进入植物体后,植物具有多种能分解酚的酶类,有分解酚的能力,能将进入的酚进行合成或代谢为二氧化碳,因此,植物在积累酚的同时,也能代谢酚,由于酚在作物体内的这种显著的代谢过程,酚在作物体内残留累积处于较低水平,一般较少形成问题;酚在作物中累积,会影响农作物产品的品质;污水中的酚对鱼类的影响是,低浓度时能影响鱼类的回游繁殖,高浓度能引起鱼类的大量死亡。2)石
2、油的影响:石油的工业废水来自炼油厂,石油废水不仅对作物的生长产生危害,还会影响食品的品质:高浓度石油废水灌溉土地,生产的稻米,煮成的米饭有汽油味,花生榨出的油也有油臭味,生长的蔬菜(如萝卜)也有浓厚的油味,这种受到石油废水污染而生产的食品,人食用后,会感到恶心;石油废水中还含有致癌物3,4一苯并芘,这种物质能在灌溉的农田土壤中积累,并能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进入植物,引起植物积累;石油废水能对水生生物产生较严重的危害,高浓度时,能引起鱼虾死亡,特别是幼鱼、幼虾。当废水中石油浓度较低时,石油中的油臭成分能从鱼、贝的腮粘膜侵入,通过血液和体液迅速扩散到全身。2、食品中3,4
3、-苯并芘的污染源自哪些方面?(10分)(1)食品加工过程的污染a)烟熏烟熏食品含水量少,产品比较干燥,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食品不易腐败变质,吃时有特殊的香味.但由于熏制过程中,食品与烟直接接触,使食品中3,4—苯并芘含量有明显增加。b)烘烤如烤肉、烤鸭、烤乳猪等都是采用烘烤的方法制作。一般烘烤食品常用的燃料有木炭、煤、焦炭、煤气和电热等。烤制时食品与燃料的燃烧产物接触,除烟尘中的3,4-苯并芘使食品受到直接污染外,另外由于烘烤温度较高,食品所含的脂类等有机物质经高温热分解.聚合而生成3,4-苯并芘.脂肪含量越高,3,4-苯并芘含量越高。当食物被烤焦或炭化时,则3,
4、4-苯并芘含量显著增加。c)油炸油脂经多次反复加热,可使脂肪氧化分解而产生3,4-苯并芘.如炸过油条的油,由于反复使用,经测定3,4-苯并芘含量比一般植物油高,油条中3,4-苯并芘的含量很高。(2)工业“三废”的污染。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含有大量的3,4-苯并芘。“三废”污染了环境(水、土壤、空气),使农作物体内3,4-苯并芘含量明显增高。此外,通过食物链也可增加某些食品中的3,4-苯并芘含量。(3)其他方式污染。a)在柏油路面晾晒粮食,沥青受太阳光照射溶化,使粮食中3,4-苯并芘含量增高。a)食品加工时采用橡胶管道输送原料,橡胶的填充料炭黑和加工橡胶时
5、的重油中均含有3,4-苯并芘,有可能溶出污染食品。b)有些食品如糖果、棒冰、面包等要用托蜡纸包装,矿蜡中3,4-苯并芘含量较高、使用矿蜡的托蜡纸,容易对食品造成污染。3、简述预防苯并(a)芘污染食物的措施(三致作用)①熏制,烘烤食品及烘干粮食等加工过程应改进燃烧过程,避免使食品接触炭火,使用熏烟洗净器或冷熏液;②不在柏油路上晾晒粮食和油料种子等,以防沥青玷污;③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药防止润滑油污染食品,或改用食用油作润滑剂。4、食品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①食品在烘烤或熏制时直接被污染②食品成分在高温烹调加工时发生热解或热聚反应形成5、请简述对多环芳烃污染的预防措施多环
6、芳烃是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苯环的碳氢化合物。有些多环芳烃还含有氮、硫和环戊烷,常见的具有致癌作用的多环芳烃多为四到六环的稠环化合物。苯并芘是多环芳香烃类代表,是一种强致癌物质。预防措施:1、防止苯并芘在食品中的污染①、改进食品加工烹调方法。熏制、烘干粮食应改进燃烧过程,改良食品烟熏剂,不使食品直接接触炭火熏制、烘烤,使用熏烟洗净器或冷熏液;②、加强环境治理,减少环境对食品污染③、减少油炸食品的食用量,食品加工时应尽量避免油脂有反复加热使用;④、粮食油料种子不在柏油路晾晒,防沥青污染;⑤、机械化生产食品要防止润滑油污染。2、去毒:①蔬菜水果清洗剂可去除部分PAH;②阳光
7、和紫外线可使食品中PAH降低。③吸附法去毒,活性炭是常用从油脂中去除PAH的吸附剂6、简述二噁英的食物来源二噁英的毒性表现为什么?来源:①环境中二噁英及其类似物的来源:二噁英及其类似物广泛存在于大气及飘尘,水体及底泥,土壤中。②食品中的二噁英及其类似物:食品中的二噁英及其类似物主要来自环境的污染,尤其是经过食物链的生物富集作用,使动物性食品中的含量较高。毒性表现:(1)急性毒性(2)慢性毒性(3)遗传毒性(4)致癌性(5)生殖毒性(6)免疫毒性7、简述N-亚硝基化合物的来源及预防其污染食物的措施(三致作用)来源:①膳食中摄入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蔬菜从土壤中富集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