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doc

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doc

ID:56918163

大小:14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7-24

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doc_第1页
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doc_第2页
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doc_第3页
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ByAxEOFlDC2010届高三数学调研测试(二)解答题中出现这样一道题目:18.在等腰中,已知,且点。点为中点。(1)求点的轨迹方程(2)已知直线求边在直线上的射影EF长的最大值。文科班大部分学生对第一小题中的轨迹问题一筹莫展,结合2010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我们可以了解到直线和圆的知识是解析几何中的重中之重,虽然考纲中必做题部分对轨迹方程并没有明确要求,但在样卷的解答题中依然出现了轨迹方程问题,我们还是不能掉以轻心,今天我们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来研究一下解析几何中简单的一些求轨迹的问题,特

2、别是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一.回忆解析几何中常见的轨迹:(1)在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连接两定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平面内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3)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的圆.ABMPO(4)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定点不在此定直线上)的距离之比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圆锥曲线.当常数大于1时表示双曲线;当常数等于1时,表示抛物线;当常数大于0而小于1时表示椭圆.定点和定直线分别是圆锥曲线的焦点和相应的准线.(5)平面内到定直线的距离等于

3、某一定值的点的轨迹是与这条直线平行的两条直线.二.例题选讲[例1]已知P(5,0)和圆,过P任意作直线与圆交于A、B两点,则弦AB的中点M的轨迹为.解一:探究:是弦的中点,可利用垂径定理。设轨迹上任一点,连结。。∴弦AB的中点M的轨迹为圆的一部分。反思总结:这题我们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得到动点满足的关系式,这种求轨迹的方法叫做“几何法”。解决上题的过程中,帮大家回忆求轨迹问题的步骤:1、建系;2、设点;3、列式;4、化简;5、检验。解二:设轨迹上任一点,连结,∴M在以OP为直径的圆上,且圆的方程为,以下同解一。反思总

4、结:像这种先分析、说明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特殊曲线(如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的定义或特征,再求出该曲线的相关参量,从而得到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解三:设AB的直线方程为,设。,消去得:。(消时也要注意的情况)以下同解一。反思总结:求轨迹方程有时很难直接找到动点的横坐标、纵坐标之间的关系,则可借助中间变量(参数),使x,y之间建立起联系,然而再从所求式子中消去参数,得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参数法”。ABMPO回顾:解一是利用几何法,直接得到M的轨迹方程,但要注意轨迹并不是整个圆,而是在已知圆内的

5、一部分。解二需要对特殊曲线的定义和特征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解三利用的是“设而不求”,虽然显得比较复杂,但是在解决有关圆锥曲线轨迹问题时,却是比较重要的方法。[变题1]如果将例一中的P(5,0)改为P(3,0),结果会如何呢?方法同解一。(思考与例1有何区别?)[变题2]如果在例1的情况下改成求PA中点D的轨迹方程,又该如何处理?解:设D(x,y),则A(2x-5,2y),∵点A在圆上∴ABCOCxy化简得:反思总结:这种将要求的点的轨迹转移到已知点的轨迹上去的方法,叫做“转移法”。[变题2]已知弦AB在圆内运动,且

6、则AB中点M的轨迹为.解:连结OM,则OM^AB,连结OA。,∴M的轨迹是以(1,-2)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ABMO[变题4]直线交圆于A、B两点,求弦AB中点M的轨迹方程。解:连结OM,则OM^AB,得,∴,即。ByAxEOFlDC回顾:以上三道例题分别是圆中过定点弦的中点、定长弦中点、平行弦中点轨迹问题,由于圆的特殊性,这类问题都可用几何法来解决,而且较其它方法简单。,这种方法在其他圆锥曲线中就比较困难。再回到我们引入的问题18.(1)解:设C(x,y),∵D(2,0)为AC的中点,∴A(4-x,-y),由

7、AB=AC,得∴,整理得,又∵A,B,C三点不共线,∴y¹0,则点C的轨迹方程为(y¹0)反思总结:上题中,动点所满足的条件能直接用一个等式表示,从而求出方程,这种求ABCOD轨迹的方法叫做“直接法”。[例2]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A在圆上运动,B、C的坐标分别为(2,0),(3,3),求顶点D的轨迹方程。PMNO1O2练习:如图,圆O1与圆O2的半径都是1,O1O2=4,过动点P分别作圆O1、圆O2的切线PM、PN(M、N分别为切点),使得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05年江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