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51189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21
《科研论文:浅谈幼儿胆小的行为及表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科研论文:浅谈幼儿胆小的行为及表现科研论:浅谈幼儿胆小的行为及表现[摘要] 本对幼儿园的家长进行有关家庭各个方面的调查,即从家庭结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家庭及其他相关情况(教育程度、性格、经济收入、对孩子的期望等)进行调查。运用访谈法,向教师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出离异家庭,专制型教养方式,以及家庭氛围紧张的幼儿胆小的比例比较高;父母性格内向,对孩子期望很高,或是不带孩子出去玩的,他们的孩子胆小比例比较高。同时根据现状调查的结果,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即如何教育引导幼儿成为胆大、自信、坚强、独立、有较强社会适应能
2、力的人。[关键词]胆小幼儿胆小家庭 一、论题解读 (一)研究的缘起幼稚期(自出生至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情绪,都要在此时打下基础,若这个基础打得不稳固,那么健全的人格就不易形成了[1]。因此,幼稚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在这一阶段,幼儿接受教育的场所主要是家庭。在家庭中,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而父母对子女的启蒙教育对幼儿性格的形成、情绪情感以及心理素质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在幼儿园多年的工作,我发现一些幼儿胆小,性格懦弱,不爱讲话,不善交际,经常感到害怕,包括(新玩具、新事物)。幼儿胆小是天生
3、的吗?幼儿在成长的各个年龄阶段会害怕一些事物,会有胆子小的表现,例如2岁的孩子怕打雷,怕动物,怕洗澡,怕父母离开等;岁的孩子怕黑,怕独处;6岁的孩子恐惧最多,他们怕某些声响,怕妖魔鬼怪,怕被遗弃,怕单独睡觉,怕刮风下雨和受伤流血。这些是正常的胆小表现。但是一些幼儿在各方面表现都很胆小,例如上时不敢举手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不敢在公众场合表演节目;不能独立做事情,有较强的依赖性;不敢一个人呆在家里等。如果幼儿胆小,他们可能会独立性差,感情脆弱,社会交往能力差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2]。幼儿除了上幼儿园,大部分时间
4、生活在各自的家庭。家庭包括若干方面,如家庭结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父母的性格特点等。这些引起了笔者的研究兴趣。因此,笔者想从家庭的各个方面进行现状调查,为80后的父母在教育子女胆量方面提供依据和参考。 (二)概念界定 胆小:是害怕,遇到事情不敢面对,把事情的结果扩大化,有时候是一种多余的担心[3]。幼儿胆小:是幼儿对自己不熟悉的人或环境所表现出的一种忧虑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胆小的幼儿不合群,不敢与人交往,不敢或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即使在集体活动中,他们也特别胆小,总是充当“听众”“观众”的角色
5、,一旦让他们试试,就紧张得愁眉苦脸。这类幼儿不喜欢做运动型游戏,喜欢做安静的游戏;做游戏时,不喜欢参加集体游戏,喜欢一个人玩;在学习时,老师提问不敢举手发言,不懂的问题他们不敢问[4]。家庭: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基本单位,是社会最小的细胞[]。 (三)研究现状 国外现状 西方国家育儿的着眼点是培养孩子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的社会人。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的自身锻炼。自身锻炼包括劳动锻炼,坚强意志锻炼,忍耐力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而独立的能力自从小的锻炼。独立
6、性能使孩子有独立精神,能在未社会中立足。在家庭、学校和整个社会的积极鼓励中,他们一般更为自信、胆大,敢于发表自己任何不同于别人的看法,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6]。例如美国的家庭教育观点是注重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在各种环境中的自我保护能力以及独立性。美国的家长,他们十分注重对孩子胆量的锻炼。美国的2—3岁的幼儿已独居一室,对于孩子的保护多于鼓励。他们从不用刺激、嘲讽,甚至侮辱的语言跟孩子讲话,多以安慰鼓励的话语对待孩子。因而美国的孩子胆子特别大,他们不怕黑,不怕单独外出,不怕昆虫野兽,善于交际。他们一般较有主见,敢想敢闯,不需要大人的陪伴。美国
7、幼儿胆小的比较少,部分胆小的幼儿是因为本身的气质类型,如天性软弱,对周围环境敏感。亚洲日本家庭教育重视自立教育,挫折教育和毅力教育。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精神,要求孩子做家务劳动,让孩子自己买东西。因而日本的儿童较为独立,自信,不会胆小怕事,对父母没有较强的依赖性。 国内现状 我国对幼儿胆小的研究很多。对于幼儿胆小原因是从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研究的。从先天原因讲,幼儿先天气质类型(如抑郁质),身体素质不好、敏感不适应环境,那么就会导致幼儿胆小[7]。从后天原因看,主要是家庭因素。从教养方式角度看,如果幼儿处在严厉型或虐待型家庭中,家长训斥
8、、打骂苛求孩子,这样的教养方式容易形成儿童胆小、怯懦、自卑等不良性格。反之,幼儿生活在溺爱型家庭,家长在物质上、行动上满足孩子的需要,致使孩子要求过多,容易产生退缩、胆小[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