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446231
大小:9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24
《七年级地理下册 8.4 澳大利亚说课稿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澳大利亚》说课稿老师们,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澳大利亚》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四节的内容。在内容的编排上突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的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创造了条件。探究人与环境的关系对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形成可持续发展观点具有重要的意义。《澳大利亚》是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中的第四节,在这一课里,澳大利亚的历史常识、地理常识有机结合,从认识社会的角度简要介绍了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状况,使学
2、生通过了解澳大利亚来认识世界的多样性,这一课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澳大利亚特有的生物、经济发展特点和人口的分布。作为世界分区地理,教材对澳大利亚的编排在两个方面仍延续了前面介绍几个国家的编写体例:首先,在对国家的介绍上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突出这个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其次,充分注意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结合,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的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创造条件。教材归纳了三个框题进行表述,抓住了澳大利亚地理的主要特征。其知识结构如下:1)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地处南半球,南回归线穿过,被太平洋与印度洋包围,孤立存在。2)地理位置长期孤
3、立,生物进化缓慢,故形成特有生物。3)地势低平,草原广阔,地下水丰富,没有大型食肉野生动物,利于发展农牧业,成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4)地广人稀,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农牧业产品大部分出口。5)讨论农牧业分布与气候的关系。6)矿产资源丰富,服务业发展迅速并超过农牧业与工矿业。7)人口与城市的分布特点。2、教学目标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较感兴趣于有“挑战性”的任务等心理特点及新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地图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及重要城市;(2)运用图片和资料,了解澳大利亚古老生
4、物的生存原因;(3)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来培养学生读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来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他人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3)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①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②发达的养羊业和工矿业;③人口、经济
5、分布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难点:①自流井的成因;②澳大利亚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及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4、教材处理本节用两课时,在第一课时,主要通过课件展示图片与视频资料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澳大利亚特有的生物,用大陆漂移说的观点,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的原因。通过师生探讨,认识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进而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农牧业生产与地形的关系,农牧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在第二课时,主要通过学生讨论探究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理解“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并强调虽然澳大利亚的农牧业与工矿业都很发达,然而服务业发展迅速并已大大超过了农牧业与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的
6、经济支柱。通过学生分析,师生共同总结人口与城市的分布特点,并通过课件展示城市景观照片丰富教材,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二、说教法本课以学生活动为主线,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展学生的地理素养为目的,采用以“探究式教学法”为主,讲授法、发现法、交流合作学习法、多媒体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法。注重地理与生活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给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启发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以“我要学”的主人翁姿态投入学习,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乐学”。三、说学法探究式学习法和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都是重要的学习
7、方式。本课尝试将两者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力图转变学生以往只是认真听讲、单独记忆、练习巩固的被动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新知和发展能力。四、说教学程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原则,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把教法和学法都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层面之中,我设计了五个主要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二)新课学习;(三)反馈练习;(四)归纳小结,反馈提高;(五)课后作业和探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