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2.2 地形图的判读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 地形图的判读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

ID:56442480

大小:41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6-24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 地形图的判读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_第1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 地形图的判读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_第2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 地形图的判读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_第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 地形图的判读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_第4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 地形图的判读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 地形图的判读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单元地图第二课地形图的判读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不同含义。②理解等高线概念,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了解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方法。③学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地海拔,初步学会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②培养学生制作地形模型和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等实践活动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是本节教

2、学的重点。在等高统图上判断地势高低,只要读出各地面地点的海拔就可以判断地势的高低;在等高线图上判断坡度的陡缓,要依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来判断。【学习难点】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学习过程】一、海拔和相对高度(小组合作探究)(一)读课本P31正文部分及图2-2-1,完成下列问题:1、填出下表海拔相对高度定义不同点相同点2、(1)甲地的海拔乙地的海拔(2)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二)活动:(自主探究)读课本P32图2-2-2,比较五种基本地形的异同丘陵山地高原平原盆地海拔地表特征二、等高线地形图(一)读课本P32-P33文字及图2-3,思考下

3、列问题:(自主学习)1、等高线是。2、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值是。3、等高线地形图。(二)活动探究(动手动脑,争做能工巧匠)1、动手制作山体模型【温馨提示】:山体海拔为300米①选取三根橡皮泥,揉在一起,捏成一圆饼状;②接着选取两根橡皮泥,揉在一起,捏成和第一个厚度一样的圆饼状,放在第一个上面;③最后选取一根橡皮泥,捏成一圆饼状,放在最上边。2、绘制山体等高线地形图【绘制步骤】:①取出最大块圆饼状橡皮泥放在绘图处,在其周围选取几个点,连接成线;②同样方法,把第二和第三块放在绘图处,画出等高线;③注意标上海拔高度。等高线地形图3、展示绘制成果4、认识山体不同部位,

4、结合课本图2-2-4完成学案表格左侧特征一栏,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定不同部位并说明理由。地形部位特征等高线特征山峰四周,中部。等高线数值由外向内变。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山谷线最高处山脊中部,两边。等高线弯曲部分向凸出。山谷中部,两边。等高线弯曲部分向凸出。陡崖山体陡峭处等高线。5、等高线的绘制原理(观察动画,探讨思考)生观察动画演示,完成下列问题动画演示1:观察思考:(1)同一等高线上海拔是否相等?(2)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之间的高差是否相等?动画演示2: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是。6、结合课本图2-2-4完成学案表格左侧特征一栏,根据等高线地形图

5、判定不同部位并说明理由。7、练一练:1、判断A、B两点山体部位的名称BA2、写出甲乙名称:3、.图中的数字表示地形的部位,三、七嘴八舌谈收获四、智慧闯关练习选择题1、黄山比泰山高出的垂直距离为349米,这是黄山与泰山的()A、绝对高度B、相对高度C、海拔高度D、一般高度2、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等高线上注记的高度是海拔高度B、等高线上注记的高度是相对高度C、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平缓D、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陡峻3、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在同一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不同B、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相同C、等高线闭合的地方

6、,表示的是山峰D、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地方,表示的是山谷4、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A、洼地B、谷地C、鞍部D、脊部5、下图所示与名称搭配正确的是()综合题甲(1)四个村所在位置的地形名称是:王村地处;余村地处;李村地处。(2)大王山与丁山的相对高度是米。(3)图中甲河流的流向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