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重庆市巴南区南泉初级中学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几点尝试应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几点尝试应用一、“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理论特色 每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色彩,都有自己的符号。导学案英语教学是翠绿的,积极、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它的色彩,充满朝气和活力的交互对话活动是它的符号,其核心个性是让课堂教学走向对话与合作,以学论教,先学精教,执着坚守“三不教”(学生已会的不教,学生自学能会的不教,学生间能教会的不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灵动原则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师本、生本、师
2、生和生生之间的交互对话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真正提高英语素养,塑造高雅完善人格。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能动流程 (一)师本对话,完成学案的编制 师本对话,这是课堂生命的开端。孩子们课堂生命的绿色起源于教师和教材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它由三步构成:第一步,看本,即照本看本、囫囵吞枣;第二步,悟本,即独立思考、独立批判、独立创造,拒绝机械模仿、东施效颦、削足适履,将自身人格的严谨自然融化为课的严谨;第三步,慧本,即用心去感受、去触摸、去体认文本中蕴含的每一个当下,
3、并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补充、替换、扩展、调整,且将自悟融入所编的导学案中,进入师和案合一的境界。这种境界中的学导题设计应该要有梯度,要有针对性,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生命起步的环境才似拂晓的微风,清新且沁人心脾,在这样的土壤中起步的生命才能算是健康结实的。 (二)生案对话,完成文本的预习6 生案对话,这是课堂生命的发芽,是课堂生命演绎的前奏,它为课堂生命的发展创设了师生互动的平台,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通过预习,解决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但在这个环节中有两个因素将会制
4、约生命奇迹的创造和发生。一个是来自于教师的预习方法指导,这种指导就是要求学生带着学案上的问题阅读课本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才可以有效地避免预习的盲目性;另一个是学生借助导学案这一生命成长的路线图,完成与文本内容的对话(实际上这也是一种隐性的师生对话),收获成果,提出质疑,完善体悟。 (三)师生、生生多边交互对话,暴露并解决问题 多边交互对话,这是课堂生命润泽中的冲突。课堂对话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最基本的手段,它是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上,以对话交互为手段,在教师的主导下,通过师生或生生的相互启发和讨论,领会
5、学习内容,激发求知欲望,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教学活动;它也是以师生的生命发展为目标,合理协调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具有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它更是一种人性化的教学活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师生的课堂生命活力得到了充分的张扬与体现,并最终实现师生课堂知识生命的转让。 三、“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课堂实例 这是我市施老师展示的一节公开课,内容是《牛津英语》7AUnit5GoingShopping中的Reading第一课时。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了解购物的基本表达方式并能在一定的情境中自如应用。 (一)
6、师本对话,完成课堂生命的开端——学案 1.学习目标 (1)会读、理解以下的四会单词: shopkeeper,cost,quite,expensive,minute,match,pretty,also,enough,mind,理解discount在情境中的含义。 (2)通读书本第76页的两段对话,了解购物的基本表达方式,并在情境中恰当运用以下句型: ①CanIhelpyou?WhatcanIdoforyou? ②Howmuchdoesitcost?Itcosts... ③Howmuchdot
7、heycost?Theycost... 2.导学清单 (1)用荧光笔划出第76页的生词,听录音并结合音标模仿读音。 (2)跟录音认真阅读书本第76页的两段对话,用双横线划出你认为难读的句子,然后完成三个阅读任务。 Task1:完成书本第78页PartC(1~6题)。6 Task2:找一找两段对话中的同义句。 ①CanIhelpyou?________ ②Howmucharethey?________ ③I'llbuythem.________ Task3:完成下面的表格。 教无定法,
8、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也不例外,但导学案的编制,我们必须要遵循“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原则,即以学(这个学指学情)定案。购物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和情境,虽然很生活化,但很难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了激活学生参与的热情,本学案精心写好了一个“导”字,它不贪大求全、面面俱到,它很好地关注了学案的三特性,即主体性、引导性和探索性,它也做到了三个“有利于”:有利于重点、难点的突破;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结构形成和基本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