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375019
大小:1.25 MB
页数:42页
时间:2020-06-14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找出最感兴趣的图片,合作观察,看有什么发现?大家交流、分享你们的发现。567刚才的活动给大家有什么启示?我们的启示:充足的材料准备是上好课的基础;合作分享能收获更多;兴趣是首要;观察、记录、表达是不可分割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低效性问题及其对策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杨承莉一、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一)教师的备课不充分教师课前准备充分与否,将直接导致课堂效率和教学的成功与否。如果教师对教材理解不透彻,忽视了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忽视了材料在建构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将最终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二)科学课堂实验材料的选择不适当科学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还
2、要重视备学生、备材料。选择什么样的材料,选择哪些材料,是必须的还是可有可无的,什么时候出示材料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老师在课前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认真的准备。(三)教师忽略学生的认知起点当儿童第一天走进学校大门时,他的脑子里早已不是一张白纸,在这张纸上“画”了很多东西,这就是他们生活经验的积累。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只受生活经验及推理能力的限制,他们“画”上去的东西(科学概念)很多是错误的。这些解释往往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水平上,缺乏严格的推理和实验验证,很多时候他们会借用表面类似的现象对事物进行解释。这就是学生的科学前概念。将前概念予以充分揭示,并引领学生将前概念从肤
3、浅到深化,从零散到逐步完整,从模糊甚至错误概念到科学概念,是一节成功的科学课必须做到的,但我们的老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前概念。(四)探究活动肤浅为小组讨论而讨论,目前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活动,追求“量”忽视“质”,教师也不知该如何发挥自己在活动中的引导作用,把握不好活动的节奏和时间,而过多停留于表面上的热闹。探究活动肤浅还表现在我们的课堂中有一种急躁症。ABCDE1组吸引回形针的个数(6)(4)(0)(4)(6)2组吸引回形针的个数(5)(3)(0)(3)(6)3组吸引回形针的个数(4)(3)(0)(3)(5)4组吸引回形针的个数(4)(4)(4)(4)(4)5
4、组吸引回形针的个数(6)(3)(0)(5)(6)6组吸引回形针的个数(3)(3)(3)(3)(3)(五)实验活动结果的交流分享不充分并且实验记录单没得到应有的重视。课堂汇报、交流的方式过于单一,往往是老师和一发言人之间的对话,或几个学生的语言霸权。没有引导其它同学参与进来,也没有给他们以机会,好象其它同学是旁观者。(六)课后延伸探究没有落实缺乏教师指导与督促,没有反馈结果的课后探究活动,仅仅是一种形式,并不会取得多少实质性的效果。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一)教师课前要深入研读教材并解读学生路培琦老师指出:“教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路,一个依
5、据和一种范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鼓励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对教材进行整合加工的过程中,要保证不降低课程的教学目标,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用教材教”了。(二)教师要选择适当的实验材料并适时出现材料教师灵活选择与组合材料,能激发起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欲望。教师在摆放材料时,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适时呈现实验材料。(三)教师要切合学生认知基础并搭好“脚手架”“脚手架”体现在哪里?它体现在环境的创设、问题的聚焦、材料的准备、适时给予学生的一些建议和引导以及组织交流和总结等。通过几个问题连续体的设计来暴露学生的前概念;通过
6、画图来暴露学生的前概念;通过学生产生的认知冲突来暴露学生的前概念。(四)教师要尊重事实并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探究活动的深度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以促进学生探究活动的深度。(五)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倾听与交流倾听与交流是探究活动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的老师要及时引导孩子们在分享同伴的成果时,一定要学会尊重理解同伴。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的积极性。(六)教师要及时督促学生的课后探究《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的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后续活动”。对于课后延伸探究活动,教
7、师一定要及时检查完成情况。教师强则科学强,教师变则科学变,教师朝气蓬勃则科学朝气蓬勃。作为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思考,我们在选择,我们在行动。谢谢您的倾听一堂好课的标准确切地说,“好课”并不是一个规范性概念,而是一个描述性概念。与之相似的概念还有“优质课”、“优质教学”、“有效教学”等。尽管这些概念的内涵不尽一致,但也有很多共性。以下列举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叶澜(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在“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提出“五个实”:(1)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2)有效
8、率的课,即充实的课;(3)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4)常态下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