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例题的变式及解法探究”教学设计(黄业乐).doc

“一道例题的变式及解法探究”教学设计(黄业乐).doc

ID:56318171

大小:1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11

“一道例题的变式及解法探究”教学设计(黄业乐).doc_第1页
“一道例题的变式及解法探究”教学设计(黄业乐).doc_第2页
“一道例题的变式及解法探究”教学设计(黄业乐).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一道例题的变式及解法探究”教学设计(黄业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道例题的变式及解法探究”教学设计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翁祐中学黄业乐3【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第一章证明(二)你能证明它们吗例1的拓广及解法探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命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一道题的解法及变式、引申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猜想、证明和合作交流能力.2.通过对本节课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几何语言的能力.情感与态度:1.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善于观察、勇于探索和勤于思考的精神.2.在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探

2、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怎样根据文字叙述题正确画出图形并根据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教学难点】1.怎样将开放题转化为常规题.2.怎样根据证明的需要添加辅助线.【教学过程】图1原题: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有什么关系?(学生一阵沉默、思考)学生1:(举起手中所画图形)应该是相等关系吧?教师:为什么?学生1:如图1根据“AAS”可证明BCD≌CBE或≌,故两腰上的高BD=CE.学生2:本题也可以通过等积变形来说明,因为AB·CE=AC·BD,AB=AC,所以BD=CE.教师:很好!今天我们把这一问题进行拓广变式,得到如下命题:变式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

3、与一腰上的高有什么数量关系?教师:仔细读题、分析后画出满足条件的图形,并根据所画图形写出已知,通过量一量,猜一猜它们有什么数量关系?.学生动手画图.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学生3的作品:图2图2已知:如图2,ABC中,AB=AC,为BC上一点,且于E,于F,于D.学生3:我通过度量发现“等腰三角形底边BC上任意一点P到两腰的距离PE、PF之和与一腰上的高BD是相等关系”,即.教师:这只是一个猜想,还必须经过推理证明,那位同学能证明此命题?学生4:将PF平移至GD,再证明BG=PE.教师:怎么证明BG=PE呢?学生5:可证明,BGP≌PEB.教师:很好,请同学们按此思路写出推理过程.教师展示

4、学生6的证明过程.证法1:经过点P作垂足为G.(相当于将PF平移至GD)∵,∴四边形DFPG是矩形.∴(1)3∵,∴∠GPB=∠C,∵AB=AC∴,∴∠GPB=∠EBP.BP=PB,∠BGP=∠PEB=90∴BGP≌PEB(AAS),∴PE=BG(2)(1)+(2)得PE+PF=BG+GD=BD.教师:书写很有条理,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吗?(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图3学生7:如图3,连结AP,通过等积变形来说明.证法2:连结AP,∵AB·PE,AC·PF,AC·BD.而,∴AB·PE+AC·PF=AC·BD,又AB=AC,上式两边同除以,即得:PE+PF=BD.设计目的:

5、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包括观察、度量)猜想和证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及动手、推理能力.教师:现把原题再作如下变形:变式2:当点P在BC边的延长线上时,其他条件不变,原题中的结论成立吗?如果不成立,请写出新的结论.图4教师:在证明之前还必须根据文字叙述,正确画出图形,并根据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学生8:已知:如图4,ABC中,AB=AC,为BC延长线上一点,并且PE⊥AB于E,于D,PF⊥AC交AC延长线为点F.教师:PE、PF和BD有什么关系呢?学生9:我经过度量猜测:PE-PF=BD.教师:这是一个猜想,还必须经过证明.那位同学能证明此命题?学生10:我能.(以下展示学生10

6、的证明过程)证法1:过点C作CG⊥PE于点G,CH⊥AB于点H,∵,BD⊥AC,∴BD∥FP∴,同理,由AB=AC得,,∴BCD≌CBH(AAS)∴∠DBC=∠HCB∴∠FPC=∠GPC,∵CP=CP,∠PFC=∠PGC=90∴PCF≌PCG(AAS)∴90∴四边形CGEH是矩形∴EG=HC,∵PE-PG=EG,∴PE-PF=HC=BD.教师:太棒啦!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11:同样可通过等积变形来说明.(展示学生11的证明过程)证法2:如图5,连结AP,图5∵AB·PE,AC·PF,AC·BD,而,∴AB·PE-AC·PF=AC·BD,又AB=AC,上式两边同除以,即得:PE-PF

7、=BD.教师:原题与变式1、变式2有什么关系?学生12:如果点P为底边端点,则变式1、变式2就成为原题了.3总结评价:(学生交流,谈体会,教师总结评价)布置作业:A组:将以上三题中的锐角三角形变为直角三角形,其他条件不变.B组:将以上三题中的锐角三角形变为钝角三角形,其他条件不变.C组:等腰梯形两腰上的高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分别求出PE、PF和BD的数量关系?作业设计说明:A组为较容易的问题,由成绩较差或中等的同学完成.B、C组为较难的问题,由成绩较好的同学完成.为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