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白沙在儒学道统中的地位.pdf

论陈白沙在儒学道统中的地位.pdf

ID:56217907

大小:3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21

论陈白沙在儒学道统中的地位.pdf_第1页
论陈白沙在儒学道统中的地位.pdf_第2页
论陈白沙在儒学道统中的地位.pdf_第3页
论陈白沙在儒学道统中的地位.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陈白沙在儒学道统中的地位.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6卷第2期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0l_16No.22014年5月JournalofWuyi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14论陈白沙在儒学道统中的地位刘红卫(五邑大学思政部,广东江门529020)摘要:陈白沙对二程儒学思想的继承与发扬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注重心体和道体的均衡表述;其二,强调心体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彰显德性自由;其三,继承了儒学易简的理念,形成了以“勿忘勿助之间”为特征的易简的体证工夫论陈白沙的儒学思想源自二程又自成体系,在儒学道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关键词:陈白沙;儒学;

2、道统;二程;地位中图分类号:B24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513(2014)02—0028—04儒学史对陈白沙在儒学道统中的地位有不同看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二程法。有些学者认为陈白沙受佛、道影响,如刘宗周将《中庸》的“天之道”表述为道体的核心内容,认为陈白沙的t2,学“似禅而非禅”。笔者则认为,将“人之道”表述为tL,体,由心体达致与道体的关于陈白沙是醇儒的论断更为客观、准确如陈白贯通,即“尽心”以“知性”的德性进路。《中沙的弟子张诩认为陈白沙的心学是“孔子之学”,庸》的天道观是道体的核心内容,道体又涵盖了万黄

3、宗羲称陈白沙有曾点气象。陈白沙从祀孔庙则是物及人事的法则及客观规律。在二程的儒学体系其为醇儒的坚实例证。白沙tk,学主要来自二程。在中,在“天命之谓性”的宇宙论背景下,心是一德性进路上,程颢注重儒学体证212夫的易简性及由个本体的概念,即心体。在有血有肉的感性生命中体达用的自然特征;程颐强调格物穷理,注重在穷蕴涵着仁、善的生命本质,它是通过感性经验中所理的基础上豁然贯通白沙的儒学思想主要受程颢呈露的仁、善的端倪透显出来,并由此端倪发明广的影响,同时又受程颐的影响二程在建构新儒学大,从而彰显人性的光辉。由仁、善的端倪渐次扩的理论框架方面基本上是相同的,

4、注重tl,体与道体充而达致至仁、至善,即实现了心与理的贯通,此的均衡表述,注重德性自主、自决之自由及儒学体即二程新儒学天人合一的内涵。证52夫的易简性是二程儒学的基本特征白沙tl,学二程的儒学体系对道体与tL,体的表述是均衡继承了二程儒学的基本特征,并将儒学体证工夫的的,强调个人在祛除私欲的修养工夫的基础上达致易简性发展成为自然主义,形成了以自然主义为特至仁、至善,最终实现天人合一,即“复见天地之征的儒学体系,在儒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心”。程子云:“复者反本也,本有而去之,今来复,乃见天地之心也,乃天理也,此贤人之事一也。”⋯埘“一人之心即天地之心

5、”⋯”是二程儒学体、注重心体与道体的均衡表述系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典型表述。“天地之tL,”~e~x-.J-通过“尽t2,”以“知性”的心性论德性进路于“一人之tL,”而言、天理相对于心体而言,并实现天人合一,是先秦时期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不具有先在性于此,二程表述了一种人的德性自儒学的基本思想。《中庸》云:“唯天下至诚,为决的自主性,呈现了人能弘道的积极精神,而对道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体与心体的均衡表述,正是该德性自主、自决的恰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当体现。二程的这一思想,对陈白沙产生了重要的化育;可以赞天地

6、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影响。对道体与心体的均衡表述是白沙心学的显著对此德性进路,孟子将其表述为“尽其tk,者,知其特征,并以此区别于朱熹理学与王守仁心学。收稿日期:2013—11—28作者简介:刘红1(1971),男,陕瞬H1人,博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第16卷第2期刘红卫:论陈白沙在儒学道统中的地位·29·首先,陈白沙心学阐释了道体的客观性、内涵日:“仲尼、颜子之乐,此心也;周子、程子,此及功用。在陈白沙的儒学体系中,道体是客观世界心也,吾子亦此心也。”(214~“心”之所以能传承,的本体,它囊括了生生不息的天道及万物的发展规就在于心体

7、是客观的实存。故湛若水日:“后之人律。道体作为总的范畴,是相对于具体的规律而言欲求尧、舜、禹、汤、文、武、孔、孟、周、程之的,因其充斥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及生化功能,从学者,求之白沙先生可也。非求之先生也,因先生此意义上讲,称之为本体、道体。“道”是客观世之言皆反求诸吾心本体自有者而自得之也。”-2界的总范畴,天地、万物及其发展规律是道体的内“求诸吾心本体而自得”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意指涵。陈白沙认为“道”高于天地。他说:“道至心的本体是客观的实存;另一方面意指具有生命特大,天地亦至大,天地与道若可相侔矣。然以天地征的心还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通过感性生命

8、中所而视道,则道为天地之本;以道视天地,则天地呈露的仁、善的端倪洞见仁、善之为人的本质,并者,太仓之一粟,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