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oc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oc

ID:56200759

大小:7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20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1页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2页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3页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4页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在教学目标屮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牛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同时又指出: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应该说,经过组织、内化的有效数学活动经验就成为了知识,一般而言,在数学活动中,帮助学生获得有效的活动经验,并将其恰当使用,是提高学生认识数学对象、解决数学问题能力不可缺少的环节。而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创设

2、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研究气氛与环境,让学生通过自已的活动去探究与体验数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探究是教学的生命线”。在探究性教学中,学生以主人的身份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教学,是当代数学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本文就此谈谈笔者的实践与思考。一、生成式探究所谓生成式探究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动态生成的问题进行的局部探究。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会带着自己

3、的认知结构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成了许多课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当情况发生时,教师要针对生成的问题类型进行有效的处理,其屮有些问题进行局部探究是一种很好的选择。第一,动态生成的问题情境,学生具有迫切地想探究事物本质属性的认知心理,通过探究使学生能够揭开问题的本质。第二,探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探究中,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观点,每一个学生都能对其他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牛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第三,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

4、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点到直线距离概念教学。案例1。师:很多同学在运动会上跳过远,跳远时,裁判员是如何测量运动员成绩的?(不犯规的情况下)生1:从起跳点鞋的后跟测到落地点鞋的后跟。生2:不对,是从起跳点鞋的前尖测到落地点鞋的前尖。生3:你们两个说的都不对,是从落入沙坑鞋的后跟测到起跳板的。(同学认为生3说的正确。)师:如何从落入沙坑鞋的后跟测到起跳板?生4:用皮尺测量。师:如何测?起跳板是一块板,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测到不同的位置,运动员的成绩是一样的吗?生5:不一样,不公平。生6:从落入沙坑鞋的后跟测到起跳板前边,并且皮尺要垂直于起跳木板。师:为什么要垂直于起

5、跳板前边?生7:不垂直成绩不唯一,而且都比垂直的远。(联结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师:皮尺相当于一条线段,起跳木板前边相当于一条直线的一部分。实际上是一条满足什么条件线段的长度是运动员的成绩?生7:落入沙坑鞋的后跟到起跳板前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师:这实际就是一条直线外一点到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请同学给出定义。生8: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个点到直线的距离。思考:以上是一个概念的教学过程,动态生成的探究问题,通过教师根据问题变化情况,由教师提出局部探究的主题,学生进行局部探究的过程。首先教师提出问题,跳

6、远时,裁判员是如何测量运动员成绩的?整个问题在学生的回答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第一个探究问题是当学生得到“是从落入沙坑鞋的后跟测到起跳板的”,一部分学牛感觉得到答案了。这时教师反问到“如何测?起跳板是一块板,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测到不同的位置,运动员的成绩是一样的吗?”引发了学生的探究,然后经过学生的争辩,最终得到了问题的答案。以上通过教师、学生思维的相互碰撞,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激活,最后对如何科学合理测量成绩达成共识。最后给出点到直线距离定义,水到渠成。在此过程中,学生如数学家一样,以主人身分去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牛的创新能力。二、递进式探究所谓递进式探

7、究,是指利用递进式变式题组创设问题情境,进行的探究。递进式变式题组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某一教学目的,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有效地设计一组数学问题,且这组数学问题又有一定的内在逻辑联系,即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特殊情况,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一般的情况,这样由特殊到一般的题日组合称为递进式变式题组。这种递进式变式题组,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有利于学生对问题本质的深刻理解,进而掌握规律。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必然联系。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不能改变规律。苏霍姆林斯基说

8、“人的内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