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2届高三联考.doc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2届高三联考.doc

ID:56167512

大小:31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6-20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2届高三联考.doc_第1页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2届高三联考.doc_第2页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2届高三联考.doc_第3页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2届高三联考.doc_第4页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2届高三联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2届高三联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2届高三联考一、选择题1、函数的定义域为,若存在闭区间,使得函数满足:①在内是单调函数;②在上的值域为,则称区间为的“倍值区间”.下列函数中存在“倍值区间”的有()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③2、已知集合,集合,全集,则集合()(A)(B)(C)(D)3、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1)所示,其中正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侧视图与俯视图为正方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分别为()(A),(B),(C),(D),444正视图俯视图图(1)侧(左)视图4、函数是()(A)周期为的奇函数(B)周期为的偶函数

2、(C)周期为的奇函数(D)周期为的偶函数5、数列满足,,,则的大小关系为()(A)(B)(C)(D)大小关系不确定6、连续投掷两次骰子得到的点数分别为,向量与向量的夹角记为,则的概率为()(A)(B)(C)(D)7、直线和把圆分成四个部分,则与满足的关系为()(A)(B)(C)(D)8、已知在极坐标系下两圆的极坐标方程分别为,则此两圆的圆心距为()(A)(B)(C)(D)19、下列四个命题中不正确的是()(A)若动点与定点、连线、的斜率之积为定值,则动点的轨迹为双曲线的一部分(B)设,常数,定义运算“”:,若,则动点的轨迹是抛物线的一部分(C)已知两圆、圆,

3、动圆与圆外切、与圆内切,则动圆的圆心的轨迹是椭圆(D)已知,椭圆过两点且以为其一个焦点,则椭圆的另一个焦点的轨迹为双曲线10、设为虚数单位,复数的虚部为()(A)(B)(C)(D)二、填空题11、已知实数满足,目标函数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和,则的值为        .12、执行如图(2)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则输出的值为        .否开始结束输出y是输入x13、在的展开式中,的系数为        .(用数字作答)14、给出下列命题,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①非零向量满足,则与的夹角为;②已知非零向量,则“”是“的夹

4、角为锐角”的充要条件;③命题“在三棱锥中,已知,若点在所在的平面内,则”的否命题为真命题;④若,则为等腰三角形.15、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与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而的图象与的图象关于点对称,若,则实数的值为        .三、解答题16、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都是实数,且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平方差是同一个常数,则称该数列为等方差数列,这个常数叫这个数列的公方差.(Ⅰ)若数列既是等方差数列,又是等差数列,求证:该数列是常数列;(Ⅱ)已知数列是首项为,公方差为的等方差数列,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满足.若不等式对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17、已知函数,

5、为实数.(Ⅰ)当时,求函数的单调增区间;(Ⅱ)若在闭区间上为减函数,求的取值范围.18、2011年3月20日,第19个世界水日,主题是:“城市水资源管理”;2011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活动组织者为调查市民对活动主题的了解情况,随机对10~60岁的人群抽查了人,调查的每个人都同时回答了两个问题,统计结果如下: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世界水日主题回答正确人数占本组人数频率回答正确人数占本组人数频率[10,20)30a300.5[20,30)480.8300.5[30,40)360.6480.8[40,50)200.524b[

6、50,60]120.6100.5(Ⅰ)若以表中的频率近似看作各年龄段回答活动主题正确的概率,规定回答正确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的得20元奖励,回答正确世界水日主题的得30元奖励.组织者随机请一个家庭中的两名成员(大人42岁,孩子16岁)回答这两个主题,两个主题能否回答正确均无影响,分别写出这个家庭两个成员获得奖励的分布列并求该家庭获得奖励的期望;(Ⅱ)求该家庭获得奖励为50元的概率.19、设的内角所对的边长分别为,且.(Ⅰ)求的值;(Ⅱ)求的最大值,并判断当取最大值时的形状.20、已知矩形中,,,点在上且(如图(3)).把沿向上折起到的位置,使二面角的大小为(如

7、图(4)).(Ⅰ)求四棱锥的体积;(Ⅱ)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Ⅲ)设为的中点,是否存在棱上的点,使平面?若存在,试求出点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4)图(3)21、已知椭圆的右顶点为,上顶点为,直线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若是以为直径的圆上的点,当变化时,点的纵坐标的最大值为.(Ⅰ)求椭圆的方程;(Ⅱ)过点且斜率为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是否存在,使得向量与共线?若存在,试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以下是答案一、选择题1、C2、A3、B4、D5、C6、B7、A8、D9、D10、:B二、填空题11、212、13、14、①③④三解答题:15、2

8、三、解答题16、(1)解:依题又为等差数列,设公差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