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160312
大小:6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7
《浅议“启发式教育”在小学朗读指导中应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启发式教育”在小学朗读指导中应用《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1-9年级的所有阶段目标中,只有让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个目标没有随着学生的年龄、认知变化而变化。朗读有利于情感的激发,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记忆,而且还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以及鉴赏能力。重视朗读的重要作用,积极采用各种方法,可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利用“启发式教学”的原则由易到难地进行朗读指导,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一、以明确的要求为引导,初读课文小学生对于朗读往有一种急切的心情,希望一拿到课文就能够念得既流
2、畅又富有感情。正是这种迫切的心理因素,往往使他们在朗读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出现加字、去字或者读不通顺的现象。所以我在教《王二小》这篇课文的时候,初读课文时就要求学生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要添字去字。平时教学就要让学生明确,要读好一篇课文,最起码字要读得准确,句子要读得流畅。与此同时,要求学生注意调整朗读的速度,把握恰当的音量,不要拖长音,也不要一字一顿。二、以情感为“纽带”,感悟课文朗读中的感情,犹如生活中的感情一样,一个人只有当朗读真正产生了这种情感时,才能从他的语调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在指导朗读的
3、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追求读得准确流利,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目的地启发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如果学生没有深入地了解课文的内容,没有真真切切地被课文的内容所感染,那么他根本没有真正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凭借情感来渲染特定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受到情的感悟、理的启迪。比如,在教学《王二小》之前,伴着《歌唱二小放牛郎》的音乐声,我深情地向学生们讲述了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的故事。接着,我适时导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同样介绍了一位抗日英雄,不同的是,他还是个孩子,他的名字就叫--王二小。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英雄
4、的机智勇敢。”情境的创设,情感的启发,在孩子们的心中激起情感的涟漪,他们很快进入了课文情境,用饱含深情的朗读赞美了大智大勇的小英雄I■卅、以鼓励交流促沟通,提高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要重视朗读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重视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充分地读,自读自悟,同时要善于组织促成个性化朗读的各种交流活动。如教学《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文时,先让学生尝试读读写彭德怀的句子、写大黑骡子的句子,再指名学生朗读,交流:这样的朗读符合人物形象吗?教师鼓励他们朗读后大胆发言,畅谈自己思考
5、后的感受。通过他们的发言,既可以促进学生们的相互交流,锻炼他们“说”的能力,又可以使教师从学生们的发言中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水平,从而便于进一步指导。学生发言后,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继续往深层发掘,引导学生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这样可以使学生增强对课文内容所表达感情的感悟,补充和丰富他们对中心思想的具体感受,激发他们的朗读愿望。通过学生的多元见解,感悟到了课文在赞美大黑骡子贡献的同时更赞美了彭德怀的伟大与高尚,从而提升对彭德怀钦佩的朗读质量,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朗读发展。以反复练习为手段,强化认
6、知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需要反复的练习。教师在进行全面指导后,应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即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朗读课文。但是单调的练习不断反复,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对朗读失去兴趣。因此,教师指导朗读课文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指名领读或齐声朗读,带动那些朗读基础不好的同学敢大声朗读;再同桌、前后结成朗读小组,互相对读,分角色读,彼此交流,彼此监督,互相指出优缺点,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阅读的时间,都能得到朗读的训练。《小鹿的玫瑰花》是第二册的一篇童话故事,内容浅显易懂,学生一读即懂,但课文较长,难读好。如何突破这一教学
7、难点?如果一遍一遍反复读,学生会觉得无趣,怎么办?于是,我设计了一个竞赛活动:我对学生说「这节课,我们要举行读书比赛,比—比哪—组读得最好。”听说要比赛,孩子们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这一设计,学生兴趣盎然,既克服了反复朗读的枯燥乏味,又增强了课堂的活力,提高了朗读的效率。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采取布置任务、定期检查的方法,约束学生在家里进行朗读训练,获得进一步的提高。每一首诗词、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生命的冲动、情感的倾诉。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道出了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是一种艺术,有
8、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可以在读中悟情,理解诗文的意境。教师们在平日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对朗读进行精心的指导,让学生充分诵读。只有当学生对诵读产生了兴趣和爱好,才能使琅琅书声在课堂上声声入耳,才能真正让我们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