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还需顺耳.doc

忠言还需顺耳.doc

ID:56144104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7

忠言还需顺耳.doc_第1页
忠言还需顺耳.doc_第2页
忠言还需顺耳.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忠言还需顺耳.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忠言”还需“顺耳”石雪峰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先生教两个学生,一个他非常厌恶,一个他非常喜欢。一天,两个学生都拿着书本睡觉了,老先生朝着自己厌恶的学生抽了一巴掌,教训说:“看看你,一拿起书本就睡觉,你看看人家,睡觉了还拿着书本!”这是一个笑话,可是我看了之后,怎么也笑不起来。我不知道这位被先生厌恶的学生当时怎么想,但我确为他愤愤不平:这位先生太不公正了!老先生之所以这样对待学生,除开他那师道尊严、偏爱等思想作怪之外,最重要的是他还不懂得怎样去批评学生。批评也和表扬一样,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法之一,也是一门艺术。从心理角度看,学生没有不欢迎表扬的,然而就没有多少人愿意受到批评了

2、。所以,如何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忠告,这历来是班主任教师们很重视的问题,有些人在批评学生时,总强调“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对于思想还不成熟、正待提高觉悟的学生来说,这些方法似乎已显得落后。我们不妨学一学在苦药片外加糖衣的制药者,在批评时,想方设法做到“良药甜口”、“忠言顺耳”。要达到这境界,就不得不讲究批评艺术了。作为老师,批评一定要讲究点艺术。第一、寓批评于尊重之中。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期望别人尊重他们。我们教师对他们批评时,应该公正,实事求是,怀着同志式的、长辈式的关怀、爱护之情,尊重他们的人格,不讽刺、不挖苦、不专横粗暴、不刺激学生以发泄心头之

3、气。就是对学生的辩解也应耐心听完,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批评是真诚的,是真正为学生着想的。这样,师生之间的心灵就得到沟通,学生就不会引起反感,批评就收到好的效果。比如,学生有了错误,往往很怕教师公开批评,这时应考虑批评的时机与场合。在没有必要公开批评的情况下,教师不妨与学生“私了”,即在没有他人见到的情况下进行批评。这样,学生往往会感激教师给他面子,从而迅速地改正错误,否则怕对不起教师。学生都存在羞耻感和有错怕外传的心理,这种做法往往收到很好的效果。第二,寓批评于表扬之中。一个学生不可能一无是处,最顽皮的学生也有其闪光点。如果我们拿着放大镜去找学生的阴暗面,而对其闪光点视而不见,这既不公平

4、,也不利于批评教育。要知道,学生受到好的评价时,往往积极性提高,受到不好的评价时,常常积极性低落。表扬多于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的上进心。尤其对学习和思想品德较差的学生,恰当的表扬,可以燃起他们希望的火花,他们会从感情上信赖教师,接近集体,产生积极向上的希望。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学生喜欢表扬、害怕批评的心理,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学生往往容易接受批评。比如学生存在某些缺点错误,需要给予批评时,教师可以先肯定他好的地方,然后才点到批评的内容,跟他说:“如果这方面你再改正一下,进步就会更大了。”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愉悦之后欣然地接受批评。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我们应尽量去找学生的长

5、处,要让学生“用优点去战胜缺点”。这话说得极有道理。所以,我们不应吝啬表扬,要多想学生的长处,不要埋怨学生是朽木不可雕,要相信纪律最差的学生也有发光的时候。第三,寓批评于自责之中。这是一种因教师判断不准而批评失当之后的弥补。学生有了过错,由于教师没能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就急于批评,或者判断不准而错怪学生,或者心情不好,批评时情绪激动,言辞过激,甚至把学生当出气筒。这样往往引起学生反感,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这时,教师如能反省自己,主动与学生交心,坦诚地向学生承认自己的过失,并阐明自己对其教育的苦心,那么学生就会感到教师对自己的批评是好意、真诚的,从而就消除心中的隔阂。有时教师并没有明

6、显的过失,但在批评时也不妨自责一下,如“近来对你关心不够,才使你这样”,“这事我有一定责任,也不全怪你”,“我刚才话说重了点,但愿你能理解我的苦心”。诸如此类的话,会使学生心里感到有股暖流,得到一种心理安慰,他们也就容易接受批评了。第四,寓批评于幽默之中。有的教师认为,批评学生时越严肃越好,否则学生不能认识问题的严重性。这种担心虽有道理,但次次都是一副严肃的面孔,学生一看就紧张、恐惧,那教育的效果也未必好。所以教师不妨学点幽默,把批评寓于幽默之中。方法有二:一是运用幽默的语言来教育学生,因为幽默的语言委婉含蓄、轻松自如,有趣可笑,给人以温和友善之感。它像一种润滑剂和清凉剂,能使学生摆

7、脱尴尬的处境,在笑声中消除紧张心理,还可以使学生从中明白道理,改正错误。二是讲一些幽默的故事来启迪学生。因这类故事有趣好笑,能吸引学生,而且常常蕴含深刻的道理,使学生能从中认识到自己错误之所在。比如讲《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学生可以克服想通过侥幸取胜的心理;讲《塞翁失马》,学生可以克服胜则骄、败则馁的思想。总之,学会寓批评于幽默之中,可以改变教师整天板面孔的形象,融洽师生之间关系,做起学生工作来就容易多了。第五,寓批评于“不批评”之中。一个班几十个学生,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