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计忠言顺耳

第11计忠言顺耳

ID:39613332

大小:3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7

第11计忠言顺耳_第1页
第11计忠言顺耳_第2页
第11计忠言顺耳_第3页
资源描述:

《第11计忠言顺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于齐俊第3页2021-7-19第11计忠言顺耳l要诀Ø你的一句话可能赢得他的尊敬,也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因而在对人提出忠告时,要慎之又慎。Ø不要急着指责他人,你可以感觉到自己灵魂深处还处有一方沉思的净土。l如何对人进行忠告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微笑以待、和善相处是很重要的,但这只是一种前提。要想与某人的关系更进一层,除了一般的关怀和赞美外,还要善于对他的缺点提出善意的批评。对他的不足提出忠告,这样往往能赢得对方的信任,甚至将自己视为他的知已。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忠告的话听起来一般都让人难以接受,甚至会引起反感或抵抗,取得相反的效果。商朝末年,纣王昏庸无道,丞相比干多次进谏,纣王

2、非但不听,还下令将比干剖心处死。在商业行为中,对上司提出忠告很有可能遭致他的嫉妒,结果自己被炒,走人了事;对于下属的忠告也往往引起他们的不满情绪。那么,怎么进行忠告呢?忠告首先应该是对他诚心诚意的关怀。当你对某人提出批评时,如果对方发现你并不是为了关心他才批评他,而是出于你个人的某种意图,他马上会站到与你敌对的立场上。忠告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了解真实情况,不要捕风捉影。只有了解了事实,你才能清楚地判断是否有必要提出忠告,提出忠告的角度怎么选择,忠告以后会有怎样的效果。如果你是公司的一位职员,你对公司的计划背景缺乏了解就对其提出自己的看法,你不可能获得上司的信赖,相反,他会认为你思考问题

3、不够周到。不了解朋友的意图就对他的行为妄加非议,他会认为你对他没有尽一个朋友的责任。凭借听到的信息忠告别人,容易引起误解。这时补救的办法是与他沟通,听听他怎么说,等了解清楚事实之后再想办法消除误解。掌握了事实真相和对方的心理,就该拿出勇气来忠告,指出他应该改善的错处。当然要注意你的措辞,得罪了人是无法取得成功的。“现在的年轻人自以为是”,“别理他,反正我们没有损失”,“这样太可笑了……”作为一名领导,诸如此类的措辞永远都是失败的,上司有指导属下的义务,对下属应有深切的爱护之情,以恳切的忠告作为帮助他们进步的动力,能够很快地获得愉快的人际关系,如果害怕得罪人,一味地保持缄默,做个老好人

4、,最终无法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人提出忠告的时候,应该抱着体谅的心情。他诚然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对,但是他可能有难言的苦衷。所以在提出忠告的时候,还要体谅他的难处,不要一味地强求或大加责难。必要的时候要深入他的内心,帮助他彻底地解决“心病”。要注意,提出忠告,切忌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忠告。因为提出忠告的时候必然涉及他的短处,触动他的伤疤,而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被当众揭短时,情面上很容易下不了台,从而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是善意的,他也会认为你是在故意让他当众出洋相。在当事人感情冲动的时候不适合提出忠告,因为在他冲动时时候,理智起不到半点作用,他也判断不清你的用意。这时提出忠

5、告,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火上浇油。提出忠告的时候,要注意简洁中肯,按照“一时一事”的原则。若是再加上回溯起对方过去的缺失,再予以责备,当然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不理睬你的好心了。所以要掌握重点,不要随便提及其它的事情是很重要的方法。在提出忠告的时候要给对方留有余地,不要把他指责得一无是处,否则很容易引起他的逆反心理,“既然我已经这样了,那就干脆一错到底”。最后反而不如不提忠告。必要的时候可以多列举对方的一些优点,比如,你可以这样说:“你平时工作努力,表现积极,惟一的缺点就是想问题的时候稍微草率了一点,如果你思考问题再慎重些,就很有前途了。”用这种口气跟他说话,他会备受鼓舞,很容易地接受

6、你的忠告。忠言逆耳,你的一句话可能赢得他的尊敬,也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因而在提出忠告时,要注意策略,慎之又慎。l泄气话谁也不爱听于齐俊第3页2021-7-19我们通常认为批评他人,指出其错误或不足是有益之举,因为这有助于他人和我们改进缺点。其实不然,那些言语激烈的批评很多是毫无作用的。一味对他人进行批评、指责并不是真正的帮助,只能说明你自己有指责别人的心理需要。也许有人愿意承认。但如果我们到任何一次聚会上去听听那些指责之词,尤其是那些仅仅针对个人的典型的指责之词,回到家里仔细分析一下,究竟有多少能够使情况得以改善呢?极有可能的结论是:一条也没有,统统都有是些无用之词!倘若此举无益也无

7、害,也就罢了,我们可以不管它。但是,对他人横加指责,造成了更多的怒气和猜疑,那就变成有害的了——毕竟没有人愿意受到指责。感觉受到攻击的人很可能会做两件事,或因胆怯和羞愧而退却,或因恼怒而还击。你可以回忆一下有几次你指责别人时他们会对你说“谢谢你的指出我的失误,真是非常感谢”。好指责就如同爱发誓,实在不是一种好习惯,但却是我们惯常爱做的事情,我们对受到指责的感受都很熟悉。有时指责他人只不过是为了让自己显得忙碌而找些话来说罢了。但这习惯给我们自己带来了什么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